让思维导图助力教学

2019-09-10 07:22王杰
关键词:构架导图概念

王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运用图文和技巧,把各级主题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并巧妙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构建思维体系,丰富和拓展语言的运用,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一、 构建“单元构架图”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的,因此,基于“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策略,利用教师设计、学生构建,能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

(一) 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是学生形成“单元构架图”的风向标

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建联、整合,精心设计“单元构架图”。这种设计是学科知识结构“成竹在胸”的过程,也是科学引导学生画“竹”的基础和前提。

1. 了解纵向联系,把握连续性。单元备课之前,教师先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把握单元之间的联系,了解该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明确其地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图形认识”等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了解前后知识分布情况,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梳理单元知识,体现整体性。教师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将整个单元知识点呈现在“单元构架图”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单元知识“全景图”,清晰明确地将单元知识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 借力思维导图,渐次推进学生“单元构架图”的形成

学生“单元构架图”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梳理与完善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識内在联系,建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1. 整理与表达中,初建知识框架体系。思维导图是梳理知识的工具。教师在授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将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画下来,或回顾知识点,将其绘制成一课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我梳理的主题是什么?主要内容分为那几块?我是怎样梳理的?”的句式有条理地描述,展示自己的理解。教师通过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表述从中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情况,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 承接与质疑中,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是借助于原有概念来定义新概念,直接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直角”是垂直的本质属性。因此,面对很多新旧概念的建联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来巧妙掌握。

“课导图”是学生对知识回顾、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梳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数学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促进了教学

实践告诉我们,利用思维导图预习使学生受益匪浅:其一,有助于构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其二,“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其三,加强了概念的掌握,深化对概念的认知。

“单元构架图”思维导图课借用预习导图促进学生先学。通过提问以疑激趣、以疑促思、以疑促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形成“以生为本、师退生进”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我们也越来越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发展师生能力,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构架导图概念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金桥》相伴,空中生活更精彩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金桥》相伴,空中生活更精彩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