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阅读训练两篇

2019-09-10 07:22磊子石人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姨太银杏树祖父

磊子 石人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藥,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的,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

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擂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2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6分)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银杏树,银杏碑[注]

徐怀中

(A)

来到一处山洼里,三面為陡峭的悬崖石壁所环抱,一道瀑布从岩壁上抖落下来,腾起一团团水雾。远远看见一棵高大挺拔而又枝杈稠密的古树,顶端处有两个硕大的老鸽窝。

司令员齐竞走在前面,他首先发现一头完整的大牲口骨骼,白花花的,犹如古脊椎动物展览馆一件弥足珍贵的陈列品。

“滩枣!滩枣!”齐竞自语道。

想象得到,勉强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老军马“滩枣”已是奄奄一息,便卧下动不了啦。成群的鹰鹫在上空盘旋已久,不等老军马死去,便发起了集团攻击,不要几分钟,只剩了一副骨架。

齐竞的坐骑屡立战功,现在更是这等荣耀,竟享受了如此尊贵的“天葬”仪式。他热泪盈盈,捡起一块肋骨,悄悄珍藏在衣袋里。

在一片乱石中发现了汪可逾的古琴,进一步证实,司令员的推断完全符合事件的真实经过。“一号”从木盒中取出古琴,脸贴在琴面上,然后反过来正过去,仔细观察被损坏处,如同查看一位亲人尚在渗血的伤口。

当初初次见面,他一眼就认出,北平女学生抱着的是一张宋代老琴。并且随口就背诵出了白居易的诗《废琴》。事情竟然是如此急促,挥手之间已经物是人非。永远不会再有七弦琴弹奏应和,两人联袂上演的异常激越而又足够凄苦的战地恋歌,就此烟消云散。

“在那里,在那棵老树的树洞里!”谁忽然呼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株大树,至少要四五个人伸展手臂,才可以环绕对接。树的根部出现分裂,形成了多个树洞。远远望去,汪可逾参谋的遗体背靠树干,站立在那里。

“一号”视力不好,他观望了许久,没有看见汪参谋的遗体在哪里,倒是辨认出了面前的是一株银杏树。这个发现对于齐竞来说,简直不下于发现了新大陆。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说:“没错!是一棵银杏,小汪最喜欢的树种,又叫白果树!”

有过多次,“一号”齐竞佯装自己对古老的银杏树一无所知,总是饶有兴味地听小汪给他上课。而讲起银杏,小汪总是两眼闪动激情的泪花,显露出她对于这个神奇树种的喜好,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

银杏出现在地球上有两亿.五千万年了,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同时代的恐龙灭绝了,古生代植物也绝迹了,唯有银杏坚韧地活了下来。它的生长演化绵长不绝而又生机勃发,被称为“生物活化石”。

小汪回忆,她每年有两次跟随父母去北京潭柘寺看银杏。春夏时节,扇形树叶葱绿葱绿,显得那样沉静庄重。秋冬之际,又染作金黄金黄,优雅而灿烂。当最后一片树叶刚刚飘落,你踮起脚尖仔细去看,枝条上每一个小小的冬芽,全都.笑眯眯地张开了口。

“一号”眯缝着双眼,向银杏树洞内观察。终于他看清楚了,汪可逾头部微微偏向一侧,两臂松弛下垂,全身呈浅古铜色,骨骼突出的部位,在日光下闪放着光亮。她的一条腿略作弯曲,取的是欲迈步前行的姿态。她显然是意犹未尽,不甘心在两亿五千万年处迟滞下来,想必稍事休整,将会沿着她预定的返程路线,向零公里进发,继续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距离银杏树很近了,齐竞忽然注意到,各种小虫子比如蚂蚁、地鳖、黑虫、蜣螂等绕着银杏树庞大的根部,不停地在转圈圈。却没有一只小虫超越无形的界限,爬到树干上去。也许,银杏树原本就是不招虫的,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滩枣”尸体被鹰鹫争抢一空,只剩下一堆白骨,汪参谋的遗体距此不过几步路,却保全了下来,为什么?齐竞一时心虚,以为不仅是地上爬着的虫类,也不仅是天上飞着的鹰鹫,就连他本人在内,都必须遵守某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能在古老的银杏树周围打转转,而不可越雷池一步。

(B)

战争结束,中高级将领们早着手编织升级版的凯旋门之梦,齐竞却彻底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陪伴老将军的,是汪可逾留下的那张宋琴。琴身早已残破不堪,唯独靠外面的一根“宫弦”,尚可弹拨出声音。老人每晚就寝之前,必不可少的,要坐在琴桌前,久久抚摸古老的宋琴,间或弹出一两个空弦音。

齐竞原想为汪可逾举办一次正式的安葬仪式,在大别山主峰下那一棵银杏树旁,立一个石碑以供悼念,他要亲自执笔起草悼文。那天,他忽地联想起汪可逾父亲为女儿取的.“纸团儿”的乳名,茅塞顿开,一挥而就,写下“银杏碑”:

汪可逾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北平市一个诗,书之家,一九四五年初入伍,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独立第九旅司令部任参谋。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逝世于大别山主峰下一个水溶洞中,时年一十九岁。

人的一生,不外是沿着各自设计的一条直线延伸,极力进取。而汪可逾却是刚刚起步,便已踏上归途,直至回返零公里。从呱呱坠地,便如同一个揉皱的纸团儿,被丢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她用去整整十九个冬春,才在清水浸泡中渐渐展平开来,直至回复为本来的一张白纸。

与她相识的人,无不希望以她为蓝本,重新来塑造自己。她的那个标志性微笑总是会随着一缕春风浮现在我们面前。

祝愿汪纸团儿一路走好!

齐竞泣血顿首敬书

[注]本文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牵风记》之第二十八章《银杏树银杏树》和《与序曲同步之尾声》,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可逾的形象清丽纯净,小说用层层递进和对比映衬的手法,细腻地描绘战友寻.找她遗体的经过,使她的牺牲带上了圣洁的光芒。

B.小说通过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写活了齐竞这位“一号”首长,表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侠骨柔肠。

C.像《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它的同类一样,老马“滩枣”具有能解人意的神性。小说通过对齐竞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对“滩枣”惨死的义愤与痛惜。

D.古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它贯串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增添了人物的个性色彩,也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2.在小说中,银杏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3.有评论称,《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说明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一)1.B(克明并非“篤信封建迷信”,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2.①“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

②“大获全胜”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

③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懦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感到愧悔。

3.①第一代人高老太爷奄奄一息,“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布,暗示了“家”必定走向衰亡;

②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代表的第二代,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过着放荡、腐朽的生活,注定无法阻止“家”的崩溃;

③以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思想进步,敢于挑战封建迷信和宗族秩序,揭露传统礼教的虚伪,终将冲破“家”的牢笼,终结封建大家庭制度。

(二)1.C(“表现了对‘滩枣’惨死的义愤与痛惜”错,小说中描写齐竞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是他因“滩枣”的死而骄傲和自豪。)

2.①"银杏树”是小说典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汪可逾的遗体就是在银杏树洞里发现的;齐竞要为汪可逾立碑,也是在大别山主峰的一株银杏树旁。

②“银杏树”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银杏树”寄托着汪可逾的童年与家国记忆,也是齐竞和汪可逾传递相互情感的媒介。

③“银杏树”是高贵品格的象征。它历尽磨难坎坷,却仍然生机勃发;它的沉静庄重、优雅灿烂,都具有人格化的风采。

3.①《牵风记》不回避写战争的残酷与苦难。女主人公汪可逾19岁时就英勇牺牲,生命刚刚起步,就“踏上归途,直至回返零公里”。

②《牵风记》写出了严酷环境下美好的人性人情,令人感奋。无论是两人激越而又凄苦的战地恋歌,还是齐竞对汪可逾的终生怀恋,都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③《牵风记》的情节设计大胆、新奇、充满诗性。如写鹰鹫和昆虫都无法接近汪可逾的遗体,似乎不可思议,却表达了对英烈无比尊崇的敬意。

猜你喜欢
姨太银杏树祖父
祖父瓷
萧彦昕的诗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双料干姑爷
阅读花瓣雨
鸡犬不宁
一粒纽扣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