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渐江绘画的表现与其思想性的关系

2019-09-10 07:22程媛媛陈子涵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绘画思想影响

程媛媛 陈子涵

摘  要:渐江清冷、孤寂、高逸、脱俗的绘画艺术风格,受到时代、思想、心性等因素的影响。渐江处明末清初之际,社会朝局动荡不安,这也影响了社会文化层面,作为文人墨客亦受其影响。少年时期,渐江的绘画艺术较能体现其儒雅气质,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有关。其归隐武夷、皈依佛门以后,绘画风格也为之一变,风格随之加深,内在精神亦有所转变。随其入禅愈久,禅理愈发深入,绘画艺术风格愈是清冷、孤寂。绘画风格与其思想变化一脉相通、相辅相成。

关键词:渐江;绘画;思想;影响

艺术绘画风格是其内在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渐江绘画中清冷、飘逸、静谧的绘画语音、独特的内在心性,受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影响。有清杨翰《归石轩画谈》云:“欲辨渐江画,须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乃真本耳。”[1]亦有张九如《渐公画序》中云:“渐江上人少具孤性,不屑时宜,蓬旅萍踪,储无甔顿意泊如也。”[2]211渐江淡泊名利、逃禅遁世的态度追求,以及个性孤癖与超然脱俗的心性,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萧疏、峻朗、清俊、冷逸的画面风格正是其个性特征和其思想的一种体现。朝代更迭、异族统治迫使他逃离这纷纶的世界,寻求一方净土。“逃禅”带来的思想变化,可以从他的绘画中体现。

渐江出生明万历年庚戌(1610)年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也,皈依佛门后法名弘仁,字无智、无执,号渐江学人、渐江僧等。新安画派的领袖人物,亦与石涛、梅清并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由明入清后出家为僧,与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并称为“清初四僧”。

《江式宗谱》有载,其少年于歙县社学读书,后举家迁杭州,父亲去世后,与其母返乡,拜汪无涯为师,习五经。《康熙歙县志》有“师无涯受五经”记载,“五经”作为儒教典籍中儒学者的必修之著。亦如清周亮工《读画录》载:“释渐江,歙人,本江姓,为名诸生。”[3]此可说明,少年时期的渐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习举子业”“出世入世”的观念是其主导思想,其挚友程守《故大师渐江公碑》有云:“幼尝应制,徒思帝阙之翱翔;长但拥书,不收儒门之收拾。”[4]14渐江与多数文人一样有着功名之心,亦有事母至孝之闻。据殷曙《渐江师传》有云:“少孤贫,事母以至孝闻,尝籍铅椠养母氏。”[4]15友人王泰徵《渐江和尚传》云:“少孤贫,以巨孝发声,类其家次翁,卖薪养母类文通 ;其割毡耽学则休映 ;而文章气节,又君家之古心、古崖间矣。”[5]3记载均表明,渐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臣忠子孝”的道德模范。明末社会动荡、政治格局不稳定,许多文人有志难寻,渐江亦如此,遂对出任之事心灰意冷。家道中落迫于生计,出任仕途已不是渐江所追寻的方向,一系列的外在变化令其个人心性亦有所转变。

据闵麟嗣《弘仁传》载:“少孤贫,性癖……”,又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早期绘画没有强烈的风格特征,绘画中具有温文尔雅的气息,线条柔润浑和、着墨淡雅清逸,其艺术风格最能体现年轻文人墨客的性格特点。最早有为灵运词坛画扇(如图1)犹用黄公望法,此扇画于明崇祯七年甲戌秋,现藏上海汪氏家,上题“甲戌秋写为灵运词坛。江韬。”亦有《冈陵图卷》(如图2)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三月与李永昌、孙逸、汪度、刘上延五人联画为新安人李白祝寿,自题“己卯春日为生白社兄寿,江韬”,钤印“六奇”。清涩而飘逸、简洁而冷静是其早期绘画风格倾向,也能表现传统儒家思想赋予的儒雅气质。早期绘画作品流传不多,真迹传世绝少,只略晓一二。

陈传席教授云:“弘仁早年的画凡署江韬款者,皆无显明特色。出家后,画则大变,查士标跋其《黄山图册》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四十七岁,风格成熟;五十一岁,风格深化。”[6]27其绘画风格的转变与其出家为僧后的思想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如陈传席教授所说:“国家衰败,党争不已,士人们皆无心国事,各自为是……”[2]22甲申之变以后,顺治二年(1645)乙酉皖地一带战乱纷扰,士人们举兵反抗,而渐江与其师入闽避乱。有靳治荆《康熙歙县志》载:“乙酉年,自负累累卷轴,偕其师(汪无涯)入闽。游武夷,后依古航禅师,遂弃家入道。”[2]2渐江曾诗云:“西风乍过树枝寒,呵此枯毫送日残。忽念名山神欲往,孤舟系向子陵滩。”[5]41入武夷游息作画,生活清贫却悠闲自在。亦有《武夷岩壑图轴》上题:“武夷岩壑峭拔,实有此境。余曾负一瓢游息其地累年矣。辄敢纵意为之。渐江学人弘仁。”[2]27《与程蚀庵》书云说:“入武夷山,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业披缁皈古航本师。”[2]3后清顺治四年(1647)丁亥间于武夷山,出家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始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正如元冯尊师于《沁园春·呜鹤余音卷三》所云:“任腾腾兀兀,天涯海角,闲云野鹤,岂管流年。月下风前,逍遥自在,兴则高歌困则眠。”既简单而纯粹,又无世俗纷扰,日复一日沉浸于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渐江的生活状态也大概如此,不婚不任、遁入空门、纵游山水、托翰于笔墨。

渐江“逃禅”的僧侣之道,纯净而脱俗般的隐士生活。逃于禅的渐江,思想倾向于道、佛方面,但其儒家思想根深于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张九如《漸江画卷序》云:“虽遨游困惫,未尝一日置笔研也。”[5]96对于绘画的积极态度,努力进取之心,如康熙慈光寺僧弘眉《黄山志》评说:“释渐江,善绘画,凡古今名家悉究其法。晚岁尤爱云林笔意。每到得意处,几欲夺真。尝栖静黄山,杖履所经,辄作一小图,层峦耸秀,淡远萧疏,备悉诸家体制,有超然尘外趣味。”[5]181酷嗜绘画,潜心钻研,世俗烦扰皆抛诸外,师法自然,娱乐于诗文书画之中。此时儒、道、佛思想皆参杂于渐江的思想中,处动乱之际,因此渐江思想之复杂是合乎常理的。

渐江游历各地,大部分时间在徽州,沉浸于真山真水中,遍步武夷、黄山,有白岳和匡庐,于黄山最多。石涛跋其《晓江风便图》云:“笔墨高秀,自云林之后罕传;渐公得之一变。后诸公学云林,则实是渐公一脉。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风骨泠然生活。”[5]79更是提出“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5]36他的山水画来源于自然,却不拘泥于自然,他用绘画表现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个人风格体系的形成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曹寅跋其《十竹斋图轴》云:“渐江学于尺木(萧云从),而品致迥出其上。”[7]渐江与萧从云的风格极为接近,其用墨用线与所处徽州的木刻版画有很大关系。张九如于《渐江画卷序》云:“常取古名家秘迹,坐卧床拥观,恣其探讨。于黄王倪吴四家,尤所癖嗜。命意之际,可谓能神肖矣。”[5]194亦有周亮工于《读画录》载:“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2]133由此可见,渐江师法古人,亦极其钟情于倪云林。《仿倪山水轴》和《幽亭秀木图》(如图3)在笔墨章法、意境特征与倪极为接近。《山水图》和《竹石幽居图》(如图4)则“学于倪而变于倪”。

其取法云林,笔墨章法是其外在,精神意境则是其内在。渐江于《题墨笔山水小卷》题“秋暑初涓旅梦清,秋云犹自见嶙峋”;《水阁秋深图轴》题“红叶来时引读书”。他喜好表现秋日之境,从其作品和其诗文方面可以了解。“受性偏孤”的性格特点也是其喜好秋日之景的重要原因。此点则与倪有着心性相通之点。刘纲纪于《渐江与云林》论:“渐江推重并继承了云林的艺术成就,这是无庸置疑的,且在清代画坛上可称独步一时。但渐江之为渐江,主要不在与云林相似之处,而恰好在不似之处。”[6]27渐江较之倪,绘画风格多变,于山水中追求“性灵”。渐江的一些精品册页如《山水册》(如图5)、《黄山图册》《山水梅花图》等,均能展现渐江绘画章法格式的多变,取景于画、以画抒意,更能表现其冷寂、孤静、清逸的绘画风格。

渐江随即入禅愈久,禅理愈发深入其内,绘画艺术风格愈是清冷孤寂。愈到晚年则佛理嵌入其心,其思想更多偏颇于“道家之自然”“佛家之空寂”。纵游于山水,寄情于笔墨,于山水之中寻求一方安静与平和,反映到绘画之中就是清冷、飘逸、静寂、脱俗。渐江独特的绘画品格气质与其内在思想状态有关,其心性和人生态度决定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杨翰.归石轩画谈[M].清同治10年刊本.

[2]陈传席.弘仁[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211.

[3]周亮工.读画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117.

[4]吕少卿.论渐江的思想嬗变及对其画风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3):14-19.

[5]汪世清,汪聪,编撰.渐江资料集[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6]朱萬章.疏淡冷寂的遗民画风——解读弘仁及其艺术品格[J].中国书画,2005(4):4-29.

[7]伍氢甫.名画家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185.

作者简介:程媛媛,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陈子涵,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绘画思想影响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