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探讨

2019-09-10 05:31吴焕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4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班主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焕生

【摘要】高中班主任在展开各项工作时德育教育是其中最根本的工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展开教学和培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的价值体验,这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即便在高三年级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高中班主任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进行探究,然后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展开高三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德育;班主任工作

高三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学生在高强度的备考阶段仍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节。高三班主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德育教育进行关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经之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在教育时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中华民族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一、高中班主任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高三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德育优先;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展开德育工作。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育人

课程在高中阶段占最主要的地位,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深入学习的主要工作。学校的课程包括课堂上和课后,为了与文化育人进行区别,本次课程育人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学阶段所有的课程目标体系都是在价值观的背景下展开,语文、历史、政治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观引导,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则是包括了价值观的应用和主题学习,这些严谨的科学精神、保护环境教育、富有哲理的社会责任以及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但这些价值观的目标在课程中大多数情况下被一带而过,尤其是在高三阶段的教学,重视程度和实现程度较低。教学时根据学生活泼、敏捷的思维,教学时更多地考虑从知识的组织、传递中思考,从构建智慧的角度进行思考,再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从课程和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价值观看齐。

2.管理育人

班主任相对而言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更多的研究和责任。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具有价值的行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行为都具有深刻的价值艺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维度来看,班主任的管理应该基于个人层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意义。现代的学校应该是民主的,即便是高三的学生也应该有科学的管理、尊重道德和礼仪,成为当地的文明代表。这三个维度的教育不是单一,而应该互相关联,互相作为前提进行教育。

二、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展开高三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高三的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从课堂中吸取和从班级管理中吸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导向,展开高三德育工作时,不能够抽象地用语言进行表达,而是应该有具体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客观的、真实的、具有价值的行为。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实际案例,以活动体验法和价值澄清法两种方案,结合课程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途径进行详细分析。

1.活动体验法

价值和行为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只从行为进行分析,价值范畴则不会被理解。由此看来,价值教育更多地应该通过富有价值因素的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价值体验,而不是灌输、概念分析。基于一定的体验后领悟某些价值范畴的意义,对其中的行为的意义进行体验,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但是高三的学生相对而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所以班主任的德育活动教育,可通过课程的体验进行。确定活动体验的核心价值观后,授课时创设情境,营造出浓郁的主题教育氛围。比如,进行化学教学,首先介绍诺贝尔奖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准备一段短视频让学生短暂的休息,也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触动,结束后从语言上进行凝练,引导学生思考为梦想而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也让学生看到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如某运动教练说的,我们每一次的比赛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样具有深深爱国主义情怀和青年奋斗情怀的词句,班主任通过情境创设和视频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再从情感、价值观上进行鼓励,这也是一种活动的体验,是精神上的触动。

2.价值澄清法

对我国展开德育教育工作者而言,价值澄清法是一项比较陌生的教学方法,在英国则广为流行。价值澄清法具有较为独特的教学价值,其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价值观的教育不是强行改变,而是帮助澄清。价值的教育就是在对话、反思中帮助澄清,至于是否改变则是根据个人而言进行选择。之所以选择这项方法,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避开灌输式教育,是基于学生自己的立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教育,这对当前学生而言是较好的教育方法。当今学生非常有主见,大义大爱上他们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还是需要“小义小爱”。即便是高三班主任,也会遇到两位同学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这本身是非常不值得鼓励的行为。高三班主任进行教育时,若仅从情感上感到失望并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求学生道歉,表面上将问题解决了。班主任若放下情感,客观地引导学生思考:在动手的一瞬间,自身的情感是如何的?动手后看到一起相处三年的同学脸上挂彩,自己又是怎样想的?在这样的引导下,班主任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动手的动机和理由,能够从情感上引导学生明白,欺辱同学的行为是错误的,欺辱同学自己本身也很难过,下次可尝试从其他途径解决问题。这样的价值观引导,比武断的强势的进行教育更加有效。除此之外,还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展开,从榜样示范法、案例讨论法等多种措施上展开教育,笔者就不一一赘述,班主任可根据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之下,现代中学进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立身之本,也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从课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从价值澄清中引导学生思考价值思考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是高三班主任能够实现的德育教育措施,也是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童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问题探讨[J]. 教师,2019(10).

[2]石中英.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J].师资建设(双月刊), 2017(30):25.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班主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爱在字里行间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