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新闻记者采访中的“角色扮演”分析

2019-09-10 07:22王延丽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采访角色扮演

王延丽

摘要:“角色扮演”是伴随心理剧诞生而兴起的技术,最初这一技术只在心理剧表演中使用,但其应用范围一直处于扩大态势,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参与“角色扮演”的个人能够跳出既定角色,进入一个全新角色之中并代入这一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去思考和生活,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角色扮演”对于社会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而言意义显著,本文主要分析这一技术在社會新闻记者采访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新闻记者;采访;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社会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通过掌握这一技术,记者能够切实缩短与目标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目标采访对象放下不必要的戒备,从而增强采访活动的信息挖掘深度及信息内在价值性。“互联网+”时代,大众的媒介依赖日益增强,社会新闻记者相较于从前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为此,社会新闻记者必须打破过去认知中存在的关于“角色扮演”的误区,并掌握“角色扮演”的科学策略,力求切实提高自身的采访能力与水平。

关于采访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社会新闻记者主要存在两种认知层面的角色定位误区,一种是越位误区,另一种则是错位误区。唯有切实推动记者打破这两个认知误区,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角色扮演”的能力,这就需要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角色规范,从而有效地突破角色定位误区的局限性。

越位误区,即新闻记者超出了社会大众对记者这一角色期待的边界,在采访中使用了越出记者身份和职责边界的言语,采取了不符合角色期待的态度或是做出了不合适的行为。当前,越位误区普遍存在于社会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之中,严重影响着采访质量和传播效果。其中,记者超越自身角色规范,试图成为社会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以这一身份影响事件发展,是越位误区在采访实践中最为常见和突出的表现。

错位误区,则是指记者混淆与采访对象之间关系的对立性,忽略了自身立场的中立性,站在了事件双方中某一方的立场上,导致采访思维固化,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失去了新闻记者应有的客观性,甚至做出片面报道。造成新闻记者角色定位错位认知误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记者职能专门化的影响,不同的记者负责专门的社会新闻模块,长期面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被采访者,导致思维固化;其二,记者主观态度因素,受个人情感支配而代入某一方立场,采访活动中的感性成分超过了理性成分。

“角色扮演”活动对环境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不能创设出适合采访活动的环境,就无法有效地进入角色心理,采访实效性就得不到保障。为此,社会新闻记者必须改变过去“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做法,在面对目标采访对象时先仔细观察其各方面的特征(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通过合理的判断选择最符合目标采访对象的交谈和采访方式,从而有效帮助被采访者消除紧张情绪和对采访的抵触心理,并充分保证在采访过程中对话的平等性,让被采访者感受到尊重,从而敞开心扉参与交流。比如,当建筑工地发生意外事故时,现场的工人可能会因慌张而不愿接受采访,或是无法给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时社会新闻记者就要仔细观察目标采访工人,如果他是一个烟民,记者就可以主动为他递上一根烟,通过这种方式来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创设出“角色扮演”环境。

有效完成“角色扮演”还需要记者切换思维模式,以“电影思维模式”展开思考。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各类事件。如果记者不能敏锐地捕捉具备特殊性的事件,那么他们的采访活动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他们的“角色扮演”自然也就谈不上成功。为此,记者在获取新闻线索后,需先以“电影思维模式”和有条理的逻辑对其中潜在的新闻实践进行推演和建构,认真梳理其情节,分析其内在真实性、判断其新闻价值大小,从而确定有无采访必要、应以何种方式展开采访。需注意的是,如果事件的实际进展与记者的设想存在冲突,记者就应对冲突之处加以重点关注,因为这往往可能是价值极高的新闻点。

总而言之,众媒时代,为更好地承担自身职责,新闻记者应打破“越位”和“错位”这两种“角色扮演”中的常见认知误区,在正式采访时重视环境创设并以“电影思维模式”指导“角色扮演”活动,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采访角色扮演
An Overview of Cosplay1: Exploring the Subculture角色扮演亚文化纵览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儿子“采访”我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