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2019-09-10 08:46万理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学生新时代

万理

摘 要:现在我国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高校有义务为社会输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现如今,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新时代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一、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相关内容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概念: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是把一般的资助理念、各类资助的方法以及资助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称为大学生的资助体系。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范围: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的在校生,其中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1、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质方式多样

我国高等教育已建立起“奖、助、贷、勤、免、补”等多种资助方式,加上社会力量资助的补充,形成了“6+1”的奖助体系。“奖”的项目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的项目主要有国家助学金;“贷”的项目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的项目主要是勤工助学;“免"主要指学费减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资助众多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2、设立管理部门,明确受助对象

国家就大学生资助工作这一问题,明确各高校的具体负责人,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助学学生信息采集、确定奖助学生评选标准和等级以及对提交申请的高校学生进行审核,并规定要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再由班级和辅导员等相关人员进行认定,走正规的筛选程序,从而确保政策的有效且公平地实施。

3、奖助学生比率较高,覆盖较为全面

目前,高校奖助学金体系完善,覆盖面广。学校共设立了四大类奖助学金,共计29项。在校大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努力拼搏,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约35%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类奖助学金。有为德、智、体、美特别优秀的学生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设立的专项奖学金;还有来自社会各类企业提供的企业奖学金。

三、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缺乏科学统一标准

当前高校贫困生主要由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其家庭实际经济情况难以判定。部分高校简单的按照人数来规划贫困生资助指标,而没有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贫困学生身份认定标准缺失,也导致大学生资助工作有失公正, 所谓“精确帮扶”,就此流于形式。

2、诚信不足,违约频出

助学贷款工作是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近几年学生还款的情况来看,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对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各类违约、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个人诚信不足,对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阻碍。

3、忽视贫困生的心理教育

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过于注重物质层面的帮扶,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精神教育。多数大学贫困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让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经济上和他人的差距,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由于经常获得资助,从而产生依赖心理,将资助花费在与其他同学育目攀比等方面。

4、资助力度不足,资助来源有限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非常有限,主要包括:国家专项经费、学校自身资助经费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对于一些普通的地方高校来说,自身正处在发展建设时期,除了按国家规定设置专项经费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外,很难再拿出额外的资金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而社会资助,特别是企业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通常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很难全面保障困难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四、解决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1、严格审核材料,完善审核制度

高校要依托国家资助政策与管理办法,采用电话、成立普查小组、临时抽查、深入家訪等不同方式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申请条件、材料弄虚作假的退回申请。高校可针对自身情况,建立可实时更新的贫困资助系统,对学生生活实况进行跟进与更新,增加资助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又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2、建立大学生信用机制

针对高校学生不按合约交还贷款的信用问题急需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在网络上对申请贷款的学生的信息进行存档和备案,同时对社会和用人单位开放信用查询系统,严肃严格把控大学生借贷还贷的信用指标,助于银行及时收款,也将信用作为评定大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3、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落实辅导员人文关怀

高校应不断强化思想政治队伍,强贫困生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核心观、价值观,从正面引导他们。辅导员通过定期与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在开展认定工作中更具时效性、务实性和针对性;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感染学生,传递温暖与爱,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感恩情怀。

4、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高校应当重视和利用校友资源,与校友保持良好的联络,定期拜访校友企业,组织校友活动,增强校友凝聚力,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展讲座,给学弟学妹传授宝贵经验。另外,每年的招聘会也是高校宣传自己的窗口,高校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加强自身宣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适时提出捐资助学邀请。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大学生资助工作对提高社会人才总体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资助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希望本文可以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拓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明,毛浩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讯,2019(27):182-183.

[2]秦昌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8):64-65.

[3]张倩.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74-175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学生新时代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