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思路

2019-09-10 08:53李波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高中语文

李波

摘 要:研究性学习改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人,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成为现实。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是以高考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这就使得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让学生去探究。研究性教学在课堂的实践,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经是共识,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为培养什么样的学习提供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目标。新时期的学生不仅仅要能学习,更要会学习,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时期的出现,为新时期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性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确定研究性较强的教学主题

确定教学主题,有利于在后期的教学中制定出更加符合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高中语文知识繁多,种类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于研究性学习,也并非所有研究都能顺利开展,只有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才能巧妙创设研究主题,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收录了《沁园春·雪》、《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一系列现代诗歌,这些现代诗歌是一个较为集中的单元形式的出现。对于这一单元,就可以统一设定相应的研究主题,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有了感知与接触才能很好地创设研究主题,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的任务,指导学生积极准备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利用辩论和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例如在《六国论》的讲解中,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六国破灭之我见;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根据这个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堂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针对相关内容存在分歧,教师没有必要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于这种专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支持学生深入思考。

二、制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目标,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每一次探究课程的开展中,教师都要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目标需要具体而清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学习达成,也能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本性,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达成,需要全面关注到日常教学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每节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往往会尝试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给学生带来直观感性的体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场景的创设,需要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促进日常教学的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推动和促成教学工作的发展。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才能使零散的各个教学环节相结合,达成教学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1]。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研究性问题

关注到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分析,是及时更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在有所实践之后的有所思考。在語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研究性知识相背离,需要教师关注到日常教学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全面达成日常教学的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促进日常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扎实的基础,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于教师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鼓励学生成长及发展,及时给予学生启示。在必要的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语言的运用,为学生创设情境;运用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等,只有传统方式与现代思路的结合,才能全面促成教学工作的发展,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2]。

四、合理拓展研究性教学的内容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学已经不再拘泥于课堂中,而是以更为开拓的视野达成发展。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之后,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后世模仿《兰亭集序》的作品等带入到课堂中,巧妙地进行研究性拓展,带领学生在徜徉书法作品中进行思考与感悟,体味书法作品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知识的扩充,达到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研究性课堂的拓展,不再拘泥于已有的文字章节,尤其是在语文课改之后,大量的选修教材带入课堂,为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全面促成日常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3]。在拓展研究中,可以开展延续性研究。例如在讲解《滕王阁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把问题延伸到课后探究活动中,除了教师拟定的题目,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商量拟定题目。根据课堂搜集的题目,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利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形式收集资料,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结语: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开展课堂与课下、个人与小组的全面探究学习,实现日常教学的发展与更新,全面达成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实现日常教学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扎实的基础,全面促成日常教学的更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春雷.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李丽铭.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李蓓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职学校《工程制图及Auto CAD》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