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9-09-10 08:53李进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式教学

李进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本文从高中地理课堂出发,从问题的情境创设层面探究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式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内化。问题式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是基础,“问题”的设计,要依托情境。

笔者在讲授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章节时设计问题情境如下:

泰兴,是闻名遐迩的“银杏之乡”,享有华夏“银杏第一市”美誉,古银杏、银杏定植数、银杏产量、银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泰兴银杏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泰兴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相对平坦,绝大部分地区具有适合银杏生长的最好的地貌条件。泰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酷暑严寒不长,雨量充沛,日光充足,霜期较短,最适宜银杏生长。银杏以土层深厚(1—2米以上)、疏松湿润、地下水位不超过1米,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以PH值6—8最适宜。泰兴土壤系长江冲积母质逐渐发育而来,PH值为7.5左右。据《泰兴县志》记载及专家现场考证,泰兴银杏已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泰兴市广泛采用嫁接技术,有定植银杏嫁接树530万株。银杏果80%销往东南亚、港澳、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2004年08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泰兴白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上世纪90年代,银杏果(白果)的价格很高,一斤能卖到30多元,最高达50元,当地居民看到银杏产业效益高,开始大面积种植银杏苗。几年过去后,大量银杏树开始挂果,产量猛增,1996年到2000年,泰兴的银杏果产量每年只有4000吨,如今泰兴年产银杏果已经达到1.5万吨,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供需关系随之逆转。2000年之后,价格开始下跌,到2010年,价格跌到了5元一斤,如今仅有几角钱一斤。许多农户将银杏树卖掉,树苗拔掉当作烧火柴,种植面积迅速下降,泰兴银杏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问题:泰兴为什么能够成为银杏之乡?银杏之乡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如何走出困境?

一、情境创设需与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书相连

教学目标都是基于课程标准而制定的,课程标准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都必修紧扣地理课程和教科书设计,地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地理2.5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鲁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个内容就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本情境的创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地理教科书的内容,以银杏的生长为背景,涉及泰兴银杏生长的自然条件;从种植历史,现在银杏发展遇到的瓶颈涉及到社会经济因素;泰兴是中国最大的银杏产地,与当地的条件密不可分的农业区位,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地域。

二、情境创设需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需要和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内容紧密相连,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领悟透彻、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彻底的内化。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区域地理和中国农业等相关知识,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当中,对农业的生产活动了解不多。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材料,总结概括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创设本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习能力。

三、情境创设需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创设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真实的情境就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对学生来说是真实可感的。本情境是基于学生自己家乡泰兴银杏产业作为题材,创设出银杏的的生长条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学生在其非常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相关的地理问题,容易激发学习的相关兴趣,使学生体验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情境材料中可知泰兴银杏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悠久的种植历史、较高的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仅仅出售初级产品,盲目的扩大市场导致价格暴跌,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农业区位概念、农业区位因素等基础知识运用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四、情境创设需给学生提高探究的空间,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

本情境的创设从泰兴为什么能够成为银杏之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银杏之乡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价格暴跌)?如何走出困境(解决措施)?以上问题链的题材难度逐步加大,设问的角度也越来越新,且各小题间具有较密集的逻辑关系,调用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知识的灵活度、能力层次和分析问题等基本方法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总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相符的问题情境,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能培養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基于问题创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以“气候成因”复习课为例[J].朱克西,周圣烘.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5)

[2]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金冠华.辽宁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式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