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

2019-09-10 08:53田大磊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摘 要:注意力是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人类的注意力主要有两种:持续性注意力与选择性注意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特征表现。本文将以高中数学知识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持续性与选择性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关键词:高中数学;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改革进入告诉发展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教学方向,创新了教学理念,但仍然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究其根本原因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多等现象成为阻碍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数学给人的印象比较抽象,大量的公式、定理与概念增加了教学的枯燥性,學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跟不上等现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师教学效率。注意力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简单地提醒无法让学生真正集中注意力。因此,以下重点结合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从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两方面分析如何促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一、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概述

(1)持续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是对特定的刺激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此种注意的产生需要集中精神,克服障碍,抵制长时间的诱惑,坚持挺过逆境,才能熟练自如地掌握某项技能。常规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某项自主选择行为中可以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如果说学习时间很长,却不能说注意广度很长,只有主观意识上集中的注意力时间,才能作为衡量注意广度的时间。

(2)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又可以称为“过滤”,把重点放在较重要的方面,并过滤掉了次要方面。这一指导我们认识相关刺激而忽视无关刺激的过程,被称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快速认知,当你能够成功地只选择相关刺激时,你就可以更快速地思考,只有集中在注意力专区时,才能发挥选择性注意的功效。

二、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的培养

(1)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表现和心理机制,把握教学命脉

注意力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对事物的指向性集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的特点,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机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脉搏。以“圆锥曲线”教学为例,如果按照往常教学习惯,让学生思考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面,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注意力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直觉驱动下构思立体图形表象,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外人来看,他们保持数分钟不言语,处于深思状态,表情沉重,目光专注,有助于选择性注意力的形成。相反,学习能力较低,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平面截圆锥面表象,容易出现思维“滑脱”,回神时间比较长。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记忆选择性比较迷茫,分神现象比较频繁。此外“粗心”也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错误,此种错误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够迅速改正,由粗心过渡到细心,从而集中注意力,促进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两种注意力的基础。

(2)强调学习的出发点与终点,强化学生注意力

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选择性注意的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对注意力的合理分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排除无关因素,选择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仍以“圆锥曲线”教学为例,在防止学生出现思维“滑脱”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表象构建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平面截圆锥”的点上,强调学习的出发点与终点,让学生猜想截图后会形成一条什么样的曲线,通过强调,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维再发展之初拥有较强的自我提醒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过程中,摒弃其它因素,将“截图后的曲线”作为唯一思考对象,让学生回到学习的出发点,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促进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

(3)注重学生思维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力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活动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中,思维的切入点和发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也会波及学生持续性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避免出现注意力分散。中等生、学困生与优等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切入点不同,中等生与学困接触“平面截圆锥”知识时,习惯于思考水平切或竖直切,而优等生习惯于考虑随机切,这也是学习能力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围绕“不同的截法”展开教学,将学生思维“封锁”在特定的逻辑体系中,组织学生分散思维。此外,教师还要就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知识迁移,由圆锥猜想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忽略与“猜”和“想”的一切因素,促进选择性注意力发展。相对持续性注意力培养,教师要提高教学信息的准确性和凝练性,始终将学生思维集中在某一区域,避免在思考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分散。

结语:综上所述,“注意”是影响日常教学最常见的因素,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因素。在新课标改革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学生选择性注意与持续性注意的引导与培养。本文阐述了两者的具体概念,并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从学生学习表现和心理机制观察、学习出发点与终点的强调以及学生思维的引导三方面分析了具体教学过程,希望能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举.提高选择性注意能力减少粗心型解题错误[J].中国数学教育,2018(22):26-29.

[2]周芳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J].数学教学通讯,2018(09):5-6.

[3]徐晓波,庞维国.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现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01):80-86.

作者简介:田大磊,1983.10.6,性别:男;籍贯:安徽省蒙城县;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方向:基础教育;单位:安徽省蒙城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