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疗法对于脑瘫儿童粗大动作个案影响疗效观察

2019-09-10 10:05徐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痉挛脑瘫康复训练

徐丽

【摘要】  证明平衡疗法对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变化是有影响的。运用平衡疗法系列原理针对一名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运动功能障碍设计运动训练方案。结果 高跪时间从0秒变为了19秒,爬行距离从2米变为了21米。结论 平衡疗法对粗大动作运动功能恢复是有效的。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平衡疗法 粗大动作发育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193-01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伴有其他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平衡疗法是台湾叶仓甫总结的一种新型运动疗法,遵循神经发育规律,由远端到近端,通过加强软弱侧肌力平衡较强一侧肌力的训练为原则,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同时诱发给予针对性的动作和运动的模式。运用此疗法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发展其粗大动作能力。粗大动作发育: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个案情况

患儿:男,三岁,是一名痉挛型双瘫患儿,主要表现为臀、腹肌肌力不足,粗大动作高跪能力没有得以发展,爬行不稳定,伴有内科疾病哮喘。感官、认知、语言能力相对比较好,但对于治疗师的指令不予听从,情绪反应比较敏感,同时畏缩反应强、自信心不足主动活动能力差。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10月11日到12月7日在粗大动作能力训练上,患儿的训练评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做好详细的记录。

2.2访谈法:患儿的训练陪同人员的访谈,一般在其训练前后和休息时间,内容包括家长对患儿实施的协助训练及其效果。

2.3单一被试实验法:通过对患儿能力变化进行评估看其训练方案是否理想。主要看其粗大动作能力是否有提升。

3.评估方法

运用平衡疗法动作训练的评估表,对其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判断其患儿粗大动作能力。其评估主要根据的是动作发展從上到下,头颈控制阶段—躯干控制阶段(上肢控制阶段)骨盆控制阶段—下肢控制阶段学习区的原理,在评估中一般按评估表中现有能力顺序进行评估,个别儿童粗大动作能力会有相对跳跃的发展,在评估过程中即使下一项粗大动作能力没有发展出来,观察个案情况,相应的再向前评估几项,确保对患儿评估的准确性。

4.训练方案

4.1第一康复疗程

时间:10月11日到11月9日

目标情况:10月11日主要表现为臀肌腹肌肌力不足,现有能力中粗大动作为爬行,不能高跪,爬行不稳定,主要训练出患儿高跪能力。

康复方案:主要是训练患儿骨盆伸直的能力:扶镜子跪坐跪起,高跪三角垫(半跪)伏地挺身,中位三角垫仰卧起坐,伏地梯背架交替半跪以及功能性训练扶梯背架跪走等训练,日常以高跪、侧坐姿的摆位。

4.2第二康复疗程

时间:11月9日到12月7日

目标情况:11月9日主要表现髂腰肌肌力不足,现有能力中粗大动作为高跪,高跪时间短,爬行距离稳定度提高。患儿身体两侧肌力不平衡,右侧优于左侧。

康复方案:

主要训练患儿骨盆弯曲能力:扶小的三角垫左腿跪坐跪起,双腿加沙袋的仰卧缩腿,单腿仰卧缩腿,交替半跪(左右腿加2千克沙袋),仰卧挺身单腿,功能性训练扶三脚架垫跪走等训练,日常以高跪姿的摆位。

5.分析

5.1由其上研究观察记录表可以看出两个康复疗程训练时有效的,患儿腹肌肌力、臀肌肌力、髂腰肌肌力、股四头肌得到了康复,高跪、爬行能力在逐渐提升。粗大动作能力得到了良好发展。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儿运动发展能力比表差,在其训练康复中配合度不是很高,能力提升不是很大且会有滞留不发展的迹象。

10月11日到10月16日高跪能力上由于患儿刚开始训练高跪能力,对于该动作不熟悉,高跪髂腰肌张力、臀肌肌力不足,在高跪时臀部总是向下掉,高跪没有得以发展。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儿运动发展能力比表差,在其训练康复中配合度不是很高,能力提升不是很大且会有滞留不发展的迹象。

总结得出平衡疗法的康复方案对于脑瘫患儿粗大动作能力提升是有效的。

5.2平衡疗法强调依照神经发展理论,人体正确动作控制遵循平衡发展的原则,在设计出了此九项原理:⑴学习区的;⑵对称平衡发展;⑶相对平衡发展的;⑷拮抗肌相互作用的;⑸神经交互抑制;⑹自主自发学习正确动作控制的;⑺张力预防与运用;⑻正确利用动作学习;⑼诱发与抑制并用此九项原理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在此康复方案显著体现了平衡疗法原理。

患儿是一个骨盆控制区个案,在训练中抓住患儿目前的主要学习区,训练方法、摆位以及移行的方法都围绕着骨盆部位能力建立而设立,训练方案中仰卧缩腿、仰卧起坐、四点爬姿或倒退爬行是训练其臀肌腹肌肌力、髂腰肌肌力以及腹肌肌力。即学习区的原理。

在康复疗程中发现患儿左右两侧肌力有明显的不平衡,左侧肌力相对较差,在交替半跪时左侧腿增加2千克沙袋以及扶小的三角垫左腿跪坐跪起,左侧肌力得到提升处理身体左右侧能力的差异,即对称平衡原理。

第一疗程康复训练中的伏地挺身与仰卧起坐,是背肌伸直肌力和腹肌弯曲肌力同时的发展,患儿得以作出正确的动作控制,即相对平衡原理:

仰卧缩腿要求患儿必须缩腿到一定的高度后再伸直平躺,如此反复练习,使股四头肌、腘绳肌成为一对拮抗肌,协同作用,即拮抗肌相互作用的原理

正确利用动作学习原理:刺激→个体感觉感受器→有效感觉讯息→脑→动作,动作神经回馈原理。由于患儿刚开始时是一个指令不听从型,在康复过程中更多的是应该给予被动的训练,而不是一味的发送指令让其主动训练,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才得以提高。

训练方案遵循此平衡疗法原理使其患儿粗大动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

猜你喜欢
痉挛脑瘫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瘫患儿332例临床资料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