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校本研修触手可及

2019-09-10 15:01陆志琴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发展互联网

陆志琴

【摘要】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当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研学方式。多年来,我校积极借助互联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们建立网络平台,为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铺“路”架“桥”;我们的校本研修直指课堂,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落“地”生“根”;我们引导教师勤于总结,让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点石成金”。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发展 校本研修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源于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传统的校本研修,虽然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规定的人员,但研修前无思考,研修后无交流,更不要说集团化办学后,庞大的教学管理轨制,超高的工作强度让欢聚一堂的校本研修成为天方夜谭。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研修,节省了时间,拓展了空间,同时为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

一、建立网络平台,为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铺路架桥”

1.筹建信息平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网络化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我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硬件、软件一起抓。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接入移动100M光纤宽带,办公区域无线覆盖,配备有3台服务器,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同时还配备了交互式智能平板构建智慧课堂,建立了全自动录播教室等;软件建设方面,主要是抓队伍建设,我校积极对学科教师队伍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增强教师运用互联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

2.丰富应用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我校资源库内资源一部分是学校购买的现有的教学资源,另一部分来源于教师自我开发。学校通过考核激励等多项措施督促教师自主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目前,我校以学科为类别在学校内网建立了电子教案库、多媒体课件库、教学实录视频库等,为教师校本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平台。

3.组建实时交流平台

为便于教师实时交流,我校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微信群,同时在课题网上开辟了网上论坛和各学科的教学专题研讨板块,每次研讨之前先发布提纲预告,让教师先作思考,鼓励教师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指向课堂,促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落地生根”

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即时交流、随时调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教师的专业成长突飞猛进。

1.课前研讨,深入扎实

学校课题网站“教学天地”栏目,按学科分年级呈现了大量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以及教师教后心得。教师们上课前先学习,有想法在微信群里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课前成长。例如,我校盛舒舒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由于盛老师是一名新老师,面对教材一片茫然,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师傅教她好好利用课题网站的资源,并先进行学习。打开课题网站,盛老师眼前一亮,光网络筛选的优秀参考教案就达19份,提供者将比较有特色的部分用蓝色字体标识,并在文后附上点评,参考者一目了然;再加上学校老师也自觉将多年来研究打磨的课堂教学设计发到课题平台,学习者在教学设计时更有针对性。盛老师在本课设计时,面对新授例题,本来想详细讲解两个数比较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自己模仿练习。学习后,盛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百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自己探究方法,师傅与其他老师给出一些建议,盛老师再进行细节修议,最后课堂教学堪称完美!

2.课堂教学,随时调整

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由于学生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课堂上随时都会产生与教师预设不相符的情况,如何快速调整,使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甚至借助生成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完美 我们课题组采用即时反馈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提升。

学校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郑和远航》一课时安排了复述这一环节,可是学生们在复述时一直停留在读文的基础上,虽然老师也曾引导学生加入动作、语言、心理,但学生们还是说得不够理想。研讨组老师及时通过微信群帮助该位老师将“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一句打到屏幕上,学生们就尝试着在一句话中加进动作和心理描写并进行复述。随后任课老师根据研讨组意见,将课文第三自然段分成四部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协同复述。这样,同样的教学时间根据班级情况的不同,教师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3.课后研讨,一针见血

课堂即时研讨,调整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遇到瓶颈,停滞不前而教师不知如何调整的情况下采用的非正常手段,一般情况下,对课堂出现的细节问题,我们还是采用课后研讨的方式。课后研讨主要是借助微信群,教师们直接用各种颜色的字体将自己对教者某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的想法在教学设计上标识出来,相互研讨;有时由教研组长就重点突出的某一环节,组织大家进行研讨。

4.多管齐下,磨出实效

在互联网+背景下,磨课变得更加简单,文档可以随意调整,设计可以随时修改,更关键的是参与打磨的时间可以随时控制,参与打磨的教师可以更多。我们建立了学科教研组微信群,将校内各学科的领头人拉进群,同时积极为教师创造平台,将教研室、兄弟学校的资深骨干教师甚至特级教师拉进群。2018年,我校张辉老师成为“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于是,管老师成为牛小作文教学的参谋长,他不仅为牛小教师示范教学,做专题讲座,还常常为教师们的作文课指点迷津,有了专家的引领,教师们的课堂设计越来越成熟!

三、勤于总结,让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点石成金”

校本研修如果仅仅满足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成效,未免有些“大材小用”,我校制定了“牛塘中心小学优秀教科研个人评比办法”,鼓励教师们将研讨所得整理提炼成案例、论文发到课题网站,同时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案例论文征文竞赛,向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投稿,这样,一方面教师们在提炼的过程中逐步思考,原本模糊的概念逐步清晰起来,原本冗长的表述变得精炼,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教师受益。

多年来,牛小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校本研修,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了教师成长专业化;也促进了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实现了引领专业化、同伴互助化。网络校本研修作为一种行为变革,推动了校本研修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了校本研修手段、过程、形式等的变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共同体”。

注:本文系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6273385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教师发展互联网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