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访带来的思考

2019-09-10 15:01张莹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笔者班级家长

张莹

近期学校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实践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选择班级三名学生进行实地家访,做到真实、有效,并将这项活动真正走进家长心中。笔者作为一名三年级的班主任自然领命而行,这是刚接手的新班级,为摸清班级情况,前期也利用各种场合和家长见了面,并有过或长或短的交流;也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机会大致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至于家访却从未有过,且之前的所有班主任及课任老师都未有过。为珍惜此次来之不易的家访机会,确保家访的真实有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梳理和准备。

一、 明确目的,深入沟通

1.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每个学生入学时都会有一份家庭情况登记表,上面登记了家长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但实际情况会有出入,如家长更换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只有小区名,没有具体的栋数及单元号等,甚至已经搬了家也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最新情況。

2.关注学习困难或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并寻找原因。笔者根据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吃力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而在班级里喜欢打人或不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深入其中了解真实情况很有必要。

3.拉近和家长的关系,齐心协力做好家校合作。温·卡维林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以真诚来沟通会得到真诚的回报。

二 、分析原因,找准策略

1.我校地处开发区,因为拆迁和开发,学生家庭居住范围大且较分散,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下学的都有,最远的开车要半小时以上,即便是离校最近的一个小区,里面有100多幢房子,就像一个大迷宫,找起来着实困难。

2.对于教师们来说,家访困难很大的主要因素是平时的工作负荷较大,精力有限。

3.对于家长而言,工作大都繁忙,以往那种在家门口上班的情况越来越少,一般家庭中往往滞留老人和孩子,接送是老人,做饭是老人,管孩子的还是老人。家长下班时孩子已经睡觉,孩子去上学了家长还在睡觉,和这些家长见上一面也是非常困难。

4.沟通信息便捷化,家访的观念在改变。近些年来由于网络通信的发展,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有手机、QQ、微信等多种渠道,这些方式和传统家校的家访沟通方式相比更及时、更便捷。

三、家有所观,访有所思

笔者利用两个晚上,从17:00到20:00,在同一个小区家访了8个学生的家庭,发觉家访前的准备真的很重要。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小细节发现失误

家访前,笔者先通知要家访的家长,希望再次确认详细地址时遭遇到了两三位家长的漠视,等了一天都没有回复笔者的信息,看来家长们对于老师的家访是有所顾忌的,笔者考虑不周。

(二)班级群发公告消顾虑

发现这一现象后,笔者赶紧在班级群里公告本次家访活动的原因、目的以及被选中的原因等信息,言语恳切、真诚请求相关家长提前调整并空出时间,期待能进行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见面。信息一发出,就收到了之前未回复信息的两位家长的回复,非常有效果。

(三)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话题

本次家访同一小区的8个学生情况各异,我们3位教师在一起仔仔细细准备了和家长聊天的话题。如小吴同学,头脑机灵,但学完就忘,布置的家庭作业从不完成,长此以往学习自然不够扎实,而他的父亲长期不回家,母亲全职不够用心。针对他的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话题:①聊聊平时母子二人在家的生活情况、作息时间等,拉近距离。②介绍一下小吴同学在学校的表现,重点指出孩子头脑聪明、思维灵活的优点,同时指出学习吃力的根本原因是从不完成家庭作业。③聊一聊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未来的期盼等。④提出真诚的希望,希望家长能配合教育,做到每天按时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其课外阅读等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地家访后的感触

(一)好学生好环境

嘉怡、小董、文琪都算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他们的家,干净整洁,父母言谈彬彬有礼,3个同学有独立书房,书架上整齐地排放着课外阅读书籍,窗前贴着学习计划。从与家长交流中获悉,孩子们除了学校的课程外还自主学习了钢琴、书法、绘画等很多课程,全面发展。

(二)条件好不等于方法对

小吴、大慈同学,居住在这个小区的高档区域,他们都有独立的书房,甚至家长还花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等,可是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习惯一直属于落后的。在和家长聊天中发现,问题的根源应该是父母。小吴同学虽然不是单亲家庭却类似单亲,父亲长年累月不回家,母亲年纪较小,虽然是全职,但却不够称职,常常带着孩子睡懒觉而迟到,也不太会教育孩子。老师们建议做好沟通,鼓励母亲成长起来,全职不能与世隔绝,要多向其他家长、向书本学习,多和老师们沟通。

大慈同学,单亲,父亲老来得子,家境富裕,对待孩子教育提倡慢慢来。事实发现孩子书写特别慢是有原因的,因为书房在三楼,父亲在一楼看不见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然不成功。老师们真诚提出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小丽同学的父母在一家高档的西餐厅工作,工资高但工作时间也长;子墨同学的父母是开饭店的。他们的父母都非常重视教育,愿意为女儿花费。可是从小丽的作文中却能感受到她对父母的埋怨以及对父母陪伴的向往。在家访中,小丽父母抱怨花了钱孩子却不争气的事,笔者拿出小丽的作文让他们看,找出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子墨同学乖巧、听话,可是三天两头生病,还常住院,即使在住院期间,她母亲还让辅导班的老师给她讲课。为此,老师们严肃劝告家长,一定要让孩子锻炼身体,对待孩子,身体比学习更重要,童年的快乐比分数重要,学习的兴趣要保护,希望父母不要把孩子全权交给辅导班,更多的是要自己亲力亲为的陪伴。

(三)逆境却洋溢着幸福

心悦同学的家是最让老师们吃惊的,原来是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车库,一家5口人,摆了两张高低床,我们到来时,孩子们正在车库门口开心地玩着游戏,虽然房子里摆得满满当当,但心悦同学却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时、认真地完成各项作业。我们对孩子真实情况的不了解而内疚,可孩子却很阳光地告诉我们:“老师,我们不是本地人,住这里只是暂时的,我们老家的房子大得很呢!”“是的,只是暂时的。”看着孩子熟练地照顾着弟弟、妹妹,三个人挤在一张桌上画画,多幸福啊!很遗憾没能和孩子上夜班的父母说上两句,但还是在孩子姑姑面前好好地表扬了心悦在学校的能干、上进。

虽然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条件各不一样,但我们受到的欢迎程度却是一样的,小董母亲在外地工作提前赶回来了;小丽同学的父母在西餐厅工作,晚上是饭店最忙碌的时段,但仍然提前在家等候我们;子墨同学的父母竟然饭店一天不营业专门在家等待老师;心悦同学虽然家住在车库,老师们家访时父母上夜班,却仍然发信息向老师致歉……大家热情接待,推心置腹地交流,把一些真实甚至有些囧的困境都坦诚地说出来,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帮助,这些是微信、电话里永远得不到的。家访让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理解,真正将家校合作心连心。新时期的教育依然需要我们教师克服万难,走出校门,走进家门,让教育走进孩子心中!

【参考文献】

[1]张光明.记一次家访后的反思[J].教育(文摘版),2015(9).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笔者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长错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