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10 04:49刘亚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获得力量和智慧的主要来源。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不仅是汉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国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象征,必须努力地继承和弘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须借助教育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此外,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然而,现阶段高中生普遍存在阅读文言文、古诗文能力较差,教师重知识传授和积累,忽视了情感上的熏陶和创新,对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没有认清语文学科性质,不利于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群体中的传播。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高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中学阶段,学生心理会表现出社会性和动荡性特点,良好的教育有助于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当下高中生大多都是00后或者90后,所处时代网络发达,传统与现代交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甚至还存在一些负面信息,会对学生主流价值体系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在高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利用传统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引导他们,还可以强化其民族凝聚力,提高素质修养。

(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的繁荣昌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其长久发展的根基,没有文化的国家或民族犹如无本之木,没有“生命”的色彩,更无法彰显国际软实力。高中语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必须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产同文化的责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内涵,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推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三)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地位决定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高中语文在教学中必须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健全学生人格,启迪学生心智,向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文化人才。在多元文化交流的21世纪,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不仅能够向社会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文化地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教研组精心编排,每一课每一单元都有传统文化的借鉴,像古诗文、文言文能够充分显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丰富语文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陈情表》教学为例,文章讲述了李密的“孝”与“忠”,突出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忠诚。在讲解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能够表现“孝”和“忠”的句子阐述中,首先,提出教学问题“自古忠孝两难全,李密为什么要这么的“孝”与“忠”呢?”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感受“孝”与“忠”的本质,体会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强化人文精神熏陶

氛围是教学的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因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熏陶。“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方向,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围绕该四个方面创设课堂文化氛围。比如学习《诗经·氓》一课时,可以实施朗读,在网络中搜索、下载名家朗诵视频或录音,以声音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有感情朗读,体会古代女子在爱情中经受的“恋爱——婚变——决绝”感情发展,从中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把听和读结合卡来,有利于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章,根据已学知识,展开讨论,有话可说。比如学习《滕王阁序》一课时,引出其余两大明楼——岳阳楼、黄鹤楼,进行对比阅读,达到真正的“悟”,感受古代对建筑的描写方法,积累写作技巧和素材。

(三)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自主性

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在教学中,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方法一: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和美术再现课文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比如说在讲《孔雀东南飞》,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体会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方法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文中故事发展和感情变化,比如在教《窦娥冤》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剧中任务的动作、表情、语气,再现元代戏曲的舞台效果,强化教学趣味性;方法三:走下课堂,走进社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欣赏著名艺术作品等,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综上所述,傳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入挖掘课本教学资源,营造课堂文化氛围,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俊.基于语文新课标的高中生文化认同教育初探[J].学语文,2019(03):4-6.

[2]何西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58.

[3]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4(12):238-239.

作者简介:刘亚,1990.6.1,性别:女,籍贯:安徽省蒙城县,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方向:语文教学;单位: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