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让艺术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2019-09-10 04:49马艳玲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生课堂活动教学情境

马艳玲

摘 要:笔者以艺术生为研究对象,在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活动推动下以“五项核心指标”为遵旨,践行于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论证在教学中怎样因材施教,创设恰当有效的教学情境,创造师生和谐课堂,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从而生成有效课堂。

关键词:艺术生;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活动;核心素养

某位著名作家说过“一篇文章开头好,中间好,结尾也要好才是好文章”,一堂好课亦然。教学情境可以是课堂的开始,课堂的中间,课堂的结束,贯穿课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艺术生更是一群特殊的学习群体,文化课基础和综合学习能力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缺乏自信,因此在他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情境设置与教师的语言描绘,教师的情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能缩小师生的疏离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爱上信息技术课,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生容易精力不集中,思维涣散,课堂上怎样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跟随老師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是关键。首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对学习有所期待,学生能投入的参与到课堂的整个过程中。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实践。

例如,粤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动画制作》的教学设计,笔者借用学生最喜欢的手机来完成还扩展了学生的综合加工信息的操作能力。

情境设计:1、主题:给自己的手机设计制作动态屏保。2、课堂活动:学生都喜欢给自己的手机设置各种装饰,展示流行的动态桌面和动态屏保,本节课用学过的动画制作方法自己制作动态屏保并设置到手机上。最后通过格式工厂转换格式并应用手机APP上传到手机上分析:教材上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又爱玩手机,并且能将技术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愉快的体验到了信息技术课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契合了学生好玩和创造力的天性,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巩固知识技能,并且还能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创设实践性、系统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创新”已成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实践创新思维的培养始于课堂教学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而活动的设计是构成教学情境的主线。艺术生好动不喜欢单调,一直呆在机房总是坐不住,但这也是他们活泼有激情的地方,教师需要依托教学任务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因势利导,教学设计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缺少人文关怀,为了创设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性,走出教室,丰富教学活动。例如,高一必修第四章《图形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笔者尝试了教室以外的教学形式。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拍摄《秋天的校园》,允许学生自带手机或者相机,走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捕捉美丽校园的秋景,感知美,然后通过网络把图片信息收集存储。整节课堂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音乐班采集的照片个性同时还抓拍同学们一起拍照的瞬间,美术班学生讲究构图意境,课堂效果明显,学生们在这样非正式的教学情境中亲身实践,而不是教师自己准备好素材或者仅限于学生通过网络下载图片信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每个班选出优秀作品作为下一节加工处理的资源,并制作成剪辑,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

以上是整个一个单元的设计信息技术课堂通过系统化连续性活动实践让学习内容从碎片化向连贯性转变,学习成效从散点性到过程性发展,为学生搭建“做中学”的舞台,运用技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潜移默化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设计中涵盖了许多文化伦理和社会等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但其实现起来由于技术的程度不同需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为学生创建更为开放的学习舞台,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进步。例如,高二选修《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制作视频添加字幕并配音。

教师:欣赏一段抖音视频,将化学元素周期表用生僻字的音乐改编录制的MV。

学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来制作视频,添加字幕和配音,讲授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来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视频短片,添加字幕并配音,以展示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用技术愉悦身心。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并确定视频的主题,讨论如何选择图片和加工图片,如何设计剧本,如何拍摄微视频,如何制作字幕,如何录制旁白等问题,将交流讨论的结果择优选用,然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并给以中肯的评价和鼓励。

笔者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商量,向其他同学学习,取长补短,大胆呈现自己的想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由发挥涌现出来很多学生的闪光点。

综上所述,面对艺术生有效的因材施教,通过教学环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习者热烈的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了学习者个性的充分发展,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温彭年、贾国英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美国)Priscilla Norton & Karin M. Wiburg著,吴洪健、倪男奇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生课堂活动教学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艺术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