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我国养殖业

2019-09-10 05:44韩超崔丽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霉素兽药中草药

韩超 崔丽

为什么要“禁抗”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围绕“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目标,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加快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实现养殖业绿色发展,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兽药是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投入品,规范使用能够促进养殖业发展,不会产生兽药残留等问题,但如使用不当甚至滥用,则会带来兽药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风险,给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究员武书庚认为饲料“禁抗”的原因还有三个,即细菌耐药性、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问题。抗生素的不当使用,首先,会引发细菌耐药性,长期低剂量使用饲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可能加速“超级细菌”的产生。其次,有些抗生素会被动物吸收入体,残留在肉蛋奶中,被人摄入,会直接损害人类健康。三是,饲料用药物以原形或排泄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培养环境耐药菌,杀死环境微生物,生态环境隐患较大。

饲料“禁抗”禁什么

在“禁抗”的具體措施方面,农业农村部要求:

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

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1月1日前,我部组织完成既有促生长又有防治用途品种的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删除促生长用途,仅保留防治用途。

改变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方式,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可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2020年1月1日前,我部组织完成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质量标准和标签说明书修订工作。

2020年7月1日前,完成相应兽药产品“兽药添字”转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变更工作。

武书庚认为饲料“禁抗”真正禁的是11种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药,分别为杆菌肽锌预混剂、黄霉素预混剂、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那西肽预混剂、阿维拉霉素预混剂、吉他霉素预混剂、土霉素钙预混剂、金霉素预混剂、恩拉霉素预混剂、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预混剂和喹烯酮预混剂。

中草药添加剂何去何从

武书庚认为在饲料“禁抗”不断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常态”下,绿色饲料添加剂大有可为。所谓“绿色”饲料添加剂,就是指添加于饲料中能够提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利用率、抑制胃肠道致病菌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不在畜禽体内残留;能改善畜禽产品品质,对人体无害,且对环境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添加剂属于功能替代,在提倡健康养殖的大环境下,中草药添加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源天然(经长期实践检验对人和动物有益无害)、功能多样(中草药的合理组合能协同发挥多重功效)、安全可靠(中草药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无有害残留)、经济环保(中草药来源天然广泛、可降解,经济简便又安全)。在禁抗的大背景下,中草药添加剂的“替抗”研发和应用炙手可热。

但需注意,中草药添加剂在快速治愈动物疾病上的功效并不十分明显;从目前的科研实际情况来看,单独一种中药添加剂完全替代抗生素较难实现,故中草药添加剂的“替抗”应用需经全方面、科学、准确评估和组合,并结合抗氧化和免疫刺激的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等措施,为最终“无抗”综合替代方案的出台奠定基础。

“禁抗”或将掀起行业巨变

饲料“禁抗”对养殖业的影响会逐渐体现出来,目前来说,仍未发现任何像抗生素那样能有效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饲料添加剂。这也意味着饲料“禁抗”后,养殖业将面临巨大考验。

在研发端,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部门面临巨大压力,为应对饲料“禁抗”,必须开展“无抗”营养调控的基础研发工作,不断完善维护动物间的综合调控方案,尽量从饲料层面上易化养殖场户操作,减轻养殖户损失,共同应对畜牧业即将到来的“危机”。

在企业端,饲料“禁抗”会使市场上饲用抗生素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同时,“兽药字”的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激增,因此,兽药企业要立即调整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求,避免利益冲击。饲料“禁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饲料企业利益,需要有针对性的生产“无抗”营养平衡、兼顾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抗氧化免疫需要的饲料,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当然最终会转嫁给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者。

在养殖端,饲料“禁抗”对养殖户的冲击性最强,动物抗病能力降低,发病风险增加,亚健康状况增加,生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意味着饲料成本(畜禽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消耗、养殖成本均增加;一些中小型养殖户可能会因为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饲养环境较差而被市场逐步淘汰,养殖场户也需要“腾笼换鸟”。

虽然,短时间内养殖企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消费者更愿意为“无抗”买单,畜禽养殖市场也会趋于稳定。因此,随着短暂冲击的结束,我国会慢慢适应“无抗”的新常态,迎来畜牧业真正成熟和做强,最终实现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

如何应对饲料“禁抗”

武书庚认为饲料“禁抗”和养殖“减抗”是大势所趋,是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这要求养殖业相关从业者都行动起来,彻底执行饲料“禁抗”工作。

在研发端,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研发者应该在“减抗/替抗”相关技术上探索和储备,尝试采用多种添加剂组合方案,来筛选出真正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替抗”产品。

在企业端,调整业务重点和方向,努力为市场提供更多合格、安全和有效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改进饲料营养技术,调整一些适用于“无抗”养殖的关键性营养指标,如平衡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营养,搞好纤维、蛋白质、淀粉、钙磷营养等;采用适度的抗氧化营养调控、免疫刺激等手段,确保动物有较好的抗应激能力。从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方面着手,从育种角度着手,均有助于“禁抗”的顺利完成。

在养殖端,一是,需要改进饲养模式,完善饲养体系,配备完好的设施设备,加强营养、预防接种,减少疫病的发生;二是,改善养殖条件,提升養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加强消毒、隔离、通风,科学处理粪污等,改善农场环境,提升动物自身免疫能力,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三是,严格依法依规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无抗”肉,减少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危害。

国外“禁抗”经验

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饲料药物添加剂用于畜牧业生产以来,已有60余年的历史,由此带来的问题或争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为此,1976年欧盟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四环素类和青霉素类,1979年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竹桃霉素,自1986年以来,欧盟多个国家已相继禁用APGs。

1986年瑞典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促生长性抗生素,成为第一个不准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国家。1995年丹麦和挪威,1996年德国、1997年欧盟其他成员国禁止阿伏霉素。1998年1月丹麦和芬兰分别禁止维吉尼亚霉素和螺旋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1999年 7月和 9月,欧盟委员会禁止使用其他几种抗生素生长促进(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杆菌肽和维吉尼亚霉素)。随后,丹麦于2000年开始在畜禽饲料中全面禁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添加剂,抗生素只限于按处方用于治疗动物疾病。2006年在欧盟成员国全面停止使用其余的所有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包括离子载体类抗生素。

(EC)1831/2003号法规对欧洲畜牧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逐步淘汰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可使抗生素消耗大幅减少,细菌耐药水平下降。欧洲饲料中禁止添加抗菌促生长剂后,抗生素用量在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分别减少了65%、47%、40%和27%,动物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率也明显低于欧盟其他国家。

1995年,丹麦开始监测食用动物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肉鸡饲养业,虽然禁用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对肉鸡的生产率和成活率没有影响。但是从1995年 11月到1999年5月,饲效率改善了0.016 千克每千克活重,生产性能其他指标的改善趋势变慢。

禁止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结合良好的农场卫生环境,在饲料中不连续使用抗生素也可以使家禽饲养获得良好的生产结果。此外,一些非抗菌物质,包括抗氧化剂、免疫刺激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借实施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禁令之际,我国应加强畜禽产品生产的法制管理,严格执行禁药期和停药期,禁止非批准药物的使用,促使我国养殖业由追求数量型向高品质、高效型转变。(据中国农网)

猜你喜欢
霉素兽药中草药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阿奇霉素停药3天内不宜饮酒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曝光
兽药违法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