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仔猪寄生虫性腹泻病的诊治

2019-09-10 06:37王涛孙吉和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球虫咪唑球虫病

王涛 孙吉和

据调查,近几年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0%~70%,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大致可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类。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猪蛔虫、猪鞭虫、猪棘球蚴。现将四种常见的仔猪寄生虫性腹泻病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是一种由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内的艾美耳属和等孢属球虫引起的仔猪消化道疾病。猪等孢属球虫常见于仔猪,虫体以未孢子化卵囊传播。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7~21日龄的仔猪,病猪先出现水样腹泻、顺肛门自留或噴射状,颜色呈黄色或绿色,随后出现呕吐(吐奶),迅速脱水、消瘦,一般持续4~6天,衰竭而死。病死率50%~75%。

诊断方法:可用漂浮法在腹泻粪便检出卵囊,但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空肠和回肠压片或涂片染色(如姬氏、瑞氏、新甲基蓝)检查,均能将新月型的裂殖子染成紫蓝色,查出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

防治措施:重视生物安全措施和环境卫生消毒是降低仔猪球虫病发病率的最好方法。特别要强化产房的清洁消毒和定期灭鼠,以防鼠类机械性传播卵囊。预防猪球虫病可在仔猪饮水中添加抗球虫药,或将药物混于口服的铁制剂中。对于猪球虫病的治疗每头仔猪可用恩诺沙星5~10ml、青霉素100万~40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1天1次,一般2~3天治愈。或口服百球清5%混悬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0~30mg。或选用痢菌净、二甲硝基咪唑等药物,按药物说明使用,效果也不错。

猪蛔虫病

猪蛔虫是猪消化道中最大寄生虫,成虫长达15~40cm,成虫寄生于小肠或胆管中,猪只可经过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而感染。虫卵也可粘附于母猪的乳房,仔猪哺乳时会感染。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孵化,然后进入肝脏,再经血液流移行至肺脏,最后重新进入小肠发育成为成虫。感染35~60天后,成虫开始排卵。自粪中排出的虫卵需要21~28天就会有感染力。

发病症状:蛔虫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主要危害20~180日龄的猪。感染后一周,可见病猪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重病猪可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生长缓慢、拉稀、异嗜、磨牙、消瘦、贫血等症状。误入胆管的成虫引起可胆道阻塞,使病猪出现黄疸症状。

诊断方法:生前诊断采用粪便检查法,如果发现每克粪便中有1000颗虫卵即可诊断为蛔虫病。死后诊断可通过剖检,在小肠中发现大量虫体和相应病变。

防治措施: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经常彻底清除猪栏的污物和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防治猪驱虫病可按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驱虫药。2~5周龄猪每月驱虫一次,6~10周龄的仔猪进行2~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和产前1周进行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次。还可采用以下验方治疗:①大蒜头10g、槟榔末10g,将大蒜打碎于槟榔末混合,喂服。②花椒200g,麻油100g,先将油入锅内煮,加入花椒,待花椒熬裂煮酥,取药渣候温分2次喂服,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肠梗阻。以上两方每日一次,连服3~5次。

猪鞭虫病

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属于毛首科,虫体呈乳白色。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成虫寄生于盲肠与结肠粘膜表面。虫卵自粪中排出需要3周以上发育成含幼虫的虫卵。经口感染后在结肠和盲肠内发育成成虫。从感染到成虫排卵需6~7周。鞭虫虫卵的抵抗力也很强,在受污染的地面上可存活数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发病症状:鞭虫病的严重程度与成虫感染有关,1~6月龄猪容易受到猪鞭虫的感染。临床上病猪一般表现食欲减退、顽固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猪鞭虫高度感染时,由于虫体头部深入肠粘膜引起出血性炎症,粪便带血。最后因呼吸困难、脱水、极度衰竭而死。

诊断方法:生前诊断可采用粪便检查虫卵,若查出呈特殊形状的卵,即两端有塞状结构,外壳光滑、黄褐色壳厚,呈腰圆形的虫卵可确诊。

防治措施:搞好栏舍卫生,定期驱虫消毒。治疗可给猪口服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驱虫净、丙硫苯咪唑等药物,按说明要求的剂量应用,36小时后即可排虫。

猪包虫病

猪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因棘球蚴呈包囊状被称为包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由棘球蚴寄生于动物内脏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绦虫蚴病。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很小,体长2~6mm,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棘球蚴的终身宿主是犬,卵节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被猪吞食后可感染棘球蚴病,寄生于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器官中。

发病症状:病猪表现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黄疸,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有的腹部膨大,腹水增多;寄生在肝脏时,造成肝脏病变,最后多因极度虚弱衰竭而死。

诊断方法:病猪生前诊断较难,常用皮内试验法进行生前诊断。一般死后剖检或宰后检验时发现。

防治措施: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拴养家犬,消灭野犬。凡屠宰后猪的胴体及内脏发现有该病时必须废弃,并立即烧毁,严禁喂犬。驱虫:猪口服吡喹酮每日按50 mg/kg体重用药,连服5日;或猪口服抗蠕敏(丙硫咪唑),每次按30 mg/kg体重用药,连用3次,每次间隔48小时。

猜你喜欢
球虫咪唑球虫病
乒乓球拍用胶粘剂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鸡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关于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治疗球虫能不能用多维,这个问题困惑了你多久?
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自主苗更合国情
鹅球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