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019-09-10 07:22文汇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登山队行军顶峰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人类无法涉足的“禁区”。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而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由于有世界上最长的冰坡里程,一直被视为“死亡之路”。人们甚至得出结论:人类永远无法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

当时珠峰主权在国际上仍存在争议,中国人能否从北坡登顶,影响着谈判结果。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在经过为期两个月共三次适应性行军之后,1960年5月17日,中国登山队员们从海拔5120米的登山队大本营出发,并于5月25日清晨4点20分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尽管受当时条件所限,这一次登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事实就是事实,正如山就在那里。

征服“死亡地带”,向“不可超越”的第二台阶挺进

过去,世界航空生理学界曾把海拔8000米以上高度地区称作“死亡地带”。中国登山队征服珠穆朗玛峰“死亡地带”的战斗,是从1960年5月2日开始的。登山队在第三次行军中,冒着风雪和严寒到达海拔7600米的山壁以后,一部分队员又继续朝着顶峰前进。

5月2日北京时间19点,由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副队长许竞、藏族队员拉巴才仁和藏族队员米马组成的侦察组,开始向海拔8100米的高度进发。这时,天色已经昏暗,他们争取当夜赶到,先把营地建起,迎接后面队员的到来。深夜,他们终于来到了预定的地方,支好了帐篷。

为了进一步确定突击顶峰的路线,第二天上午,队长史占春带领王凤桐、石竞、拉巴才仁和贡布等队员,开始向更高的高度前进。

一路上,登山队员们仍然很少使用人造氧气,虽然他们全身感到特别的疲倦,心脏跳动得特别猛烈,但他们坚持着,他们相信所谓的“死亡地带”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队员石竞、拉巴才仁和贡布三个人在海拔8500米的地方停下来,建立此次中国登山队在冲击珠穆朗玛峰前的最后一座营地——“突击营地”。

队长史占春和队员王凤桐不满意仅仅在这个高度上的侦察,他们又决定继续前进。从海拔8500米出发不远,拦在眼前的就是被英国“探险家”们认为“不可超越”的“第二台阶”。

这是一座陡峭而光滑的岩壁,相对高度约30米,平均坡度在六七十度,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二三十年前的英国“探险队”曾经在这里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没有能攀登上去。

在8600米高度,他们不使用人造氧气而整整过了一夜

史占春和王凤桐匍伏在岩石上向上攀登,他们翻过巨大的岩坡,终于在当天北京时间21点登到了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阶”顶部附近的地方,这比第三次适应性行军原定到达的海拔8300米的高度,已高出300米。这时,天已经黑了,眼前黑糊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为了准确地找到突击顶峰的路线,他们决定在这里过一夜,等第二天天亮以后再进行侦察。他们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找到了一条积雪的裂缝,用冰镐挖成一个低矮的雪洞,两个人紧紧地挤着坐在一起。

因为携带的人造氧气所剩不多,以防备万一,史占春和王凤桐大胆地决定不用人造氧气,整整过了一夜。在世界登山史上,在8600米的高度不使用氧气,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第二天清晨,史占春和王凤桐走出雪洞,现在,珠穆朗玛峰“高不可攀”的顶峰,离他们不过200多米,尖锥形的顶峰清晰地出现在他们眼前。凭着他们丰富的登山经验,他们很快就观察到了一条适宜的登上顶峰的路线。

5月4日,史占春又带领着队员们开始返回山下海拔5120米的大本营。经过13天的战斗,他们胜利地“超额”完成了第三次适应性行军的任务。

第四次行军:突击顶峰的战役开始了

从5月14日起,一批批运输队员就陆续从大本营出发,先把大量高山技术装备和食品提前运送到海拔7600米的高度以上,等待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的到来。

5月17日清晨,勇敢的登山队员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整装待发。北京时间上午9点,登山队员们在海拔5120米的登山队大本营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伙伴们隆重委托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要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飘扬。

为了争取时间,队员们以一天时间的急行军速度赶到了海拔6400米的第三号营地。第二天,就登上了“北坳”冰坡,到达了海拔7007米的第四号营地。

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23日中午,许竞带着13名登山队员赶到了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位置,并在这里把第三次行军时建立在岩坡上的第八号营地,改建在极其难得的一块倾斜度约30度的雪坡上。

5月24日上午9点半,冲击顶峰的队员们由副队长许竞率领,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了。

许竞在前几次行军中担任了侦察任务,体力消耗很大,他只前进了约10米,就感到不支。这时,决定由运动健将王富洲带领运动健将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最后380多米的高度進军。

为了尽量减轻负重,他们只携带了氧气筒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国旗、准备写纪念纸条用的铅笔、日记本和电影摄影机等。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前进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非常大。

队员们约莫走了两个钟头,才上升了70米,来到珠穆朗玛峰顶峰下著名的“第二台阶”跟前。“第二台阶”像城墙一样,屹立在通向顶峰的路上。人们在它陡滑的岩壁上,前进得异常困难,费了很大劲儿刚刚攀上几步,稍一不小心就又滑落到原来的地方。后来,队员们商量出了“搭人梯”打冰锥、再借助冰锥登上去的办法。刘连满提出自己来做人梯,而为了不让登山靴底的钉子伤害刘连满,屈银华脱掉靴子踩在了刘连满的背上,后来甚至还脱掉了毛袜子。

整整花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队员们终于攀登上这个相对高度约30米的岩壁,到达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阶”的顶端。

最后的时刻:登上世界最高峰

到达海拔8700米时,刘连满由于过度疲劳,动不动就跌倒在地上。几个人连忙举行了党的小组会,决定让刘连满留下,而其余的三个人即使是天黑,也要继续前进。

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走上征途以后,刘连满毅然把自己氧气筒里所剩不多的氧气保存起来,准备留给战友们胜利归来时使用。而他自己,就在这荒漠的山顶上,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块大岩石旁度过了严寒之夜。

夜色浓厚,四周朦胧一片,王富洲等三人匍伏在地面上,依靠着微弱的雪光反照辨认路途,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顶峰接近。

5月25日清晨北京时间4点20分,三位登山英雄经受了重重困难的考验,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的顶峰。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从北坡登顶珠峰,亦是第一次夜间无氧登顶珠峰。

当时,山顶天气虽然很冷,但胜利的喜悦使他们热情洋溢。王富洲——这位25岁的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生,代表三个人摸着黑写了张他们到达顶峰的纸条,并把它放进一只手套里,用细石垒起把它压在顶峰上。

不久,东方开始发亮,美丽的旭光首先欢迎他们凯旋。他们看到自己攀登顶峰时在雪上留下的脚印,25岁的四川林业工人屈银华立即把它摄入了电影镜头——这将是记录这次伟大登山事迹的影片中,最宝贵的画面之一。

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最光荣的任务——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无法超越”的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在这次登山过程中,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汪玑、郭子庆在登顶过程中不幸牺牲,为征服珠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2019年9月27日《文汇报》)

猜你喜欢
登山队行军顶峰
雪域高原,行军千里练战法
江善明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王秋杨 路在顶峰
屹立于顶峰的4K HDR家用投影王者Sony(索尼)VPL-VW5000ES
行军蚁
大郭小郭行军锅
大郭小郭行军锅(连载一)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