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2019-09-10 07:22李亮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1期

李亮

【摘 要】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的编写,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构建“习惯”“技法”“文化”的内容序列,打造以学生基础性书写实践为线索的教材特色,并且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编写理念;特色简介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5-0007-04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以下简称教材)(3~6年级)的编写,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旨在加强写字与书法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担任主编。尉天池先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执行主编齐昆先生,是江苏省著名书法特级教师,从事书法教育研究、书法教材编写数十年,积累了丰厚的书法教育教学经验。教材编写团队中还有众多书法名家、语文教学专家、一线书法教师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合力打造出了这套教材。

一、确立“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的编写理念和课程目标

(一)以“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为主旨

“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无疑也成为书法教材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目标。教材基于对写字与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意义和作用的把握,力求以学生为本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整套教材通过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的欣赏,有效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陶冶学生的性情,修养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为小学书法(写字)课提供合适的凭借

教材编写充分考虑教学需求,教学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教材起始阶段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逐步学会用毛笔书写楷书和临摹名家名帖,并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硬笔书法要求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逐步达到行款整齐、美观。同时,教材还在教学要点提示、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与资源。

(三)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书法(写字)课程

教材的编写继承书法教育的传统经验,顺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拓宽书法(写字)学习与运用的领域,观照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

二、以“习惯”“技法”“文化”为纲构建内容序列

传统书法(写字)教材一般按照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三部分编排,这种编排体系的优点是层次清楚、先易后难,弊端则是不能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篇章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触类旁通、实践运用。而且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从而导致他们只会机械模仿,缺乏成功的体验。

为了避免这种割裂的呈现方式,本教材在横向体系的建构上下大力气构建起习惯、技法、文化三大序列内容,在保持总体格局循序渐进的前提下,借助横向序列的编排,努力融合各个学段的学科内容,讓教材的架构更加统整与合理。

(一)习惯序列

整套教材一以贯之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每册教材中都有习惯培养的板块,如端正学生的书写态度、养成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铅笔、钢笔、毛笔等书写工具,保持作业、作品的整洁美观,等等。

习惯序列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起始准备课的形式集中呈现,如在三年级的准备课上,安排了“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使用和保管文具”等内容,采用大量的图片说明,增加了教材的形象性;二是在课文的编排中,用学习伙伴和教师提醒的方式,相机进行各种良好书写习惯的提示,既保持习惯培养的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又避免了僵硬说教,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技法序列

技法训练是教材内容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的年段,教材编入了不同的学习板块和训练内容。技法训练总体上由几个部分组成,即:学习内容概述、例字指导图例、书写技法指要、碑帖欣赏比较与探究、范字描红临写、临习提示等。编写教材时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1.内容编排循序渐进。3~6年级的学习内容编排,由易至难,逐步推进。三年级侧重基本笔画与复合笔画的学习,四年级侧重偏旁部首的学习,五年级抓字形结构,六年级聚焦书写规律,逐步提升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2.训练内容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三、四年级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内容编排上,教材编写摈弃就笔画学笔画、就偏旁说偏旁的传统做法,注重部件在具体汉字中的位置、部件间的联系以及自身的书写变化等,从特点鲜明的例字入手,让学生在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示意图,把握书写要点,并在描红临写的练习中,加以巩固。

3.注重运用,学用结合。运用是书法学习的生命力所在。整套教材在每一个单元中都编排了“学习与运用”的内容板块。它一方面可以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书写技法,另一方面也提供一个综合性书写练习的平台。比如写对联、写扇面、给书房命名、给同学写毕业赠言,等等,强化了书法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开发书法学习的课程资源提供了线索与参考。

4.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观察、发现与探究。教材在呈现基本的学习内容后,提供了大量的原碑范字,不同特点、不同书体的例字,以原貌的形式呈现,供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探究,总结发现,让学生既感受不同书家的运笔变化,又了解在各种变化背后不变的书写规律。这一板块采用开放的探究形式,虽然给出提示,但是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的观察、审美、思维品质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以提升。

(三)文化序列

整套教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逐步渗透书法常识和书法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兴趣,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学会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家的作品,初步培养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教材在每一课中,都安排了书法文化板块,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营造浓郁的墨香氛围,濡染学生的耳目身心。

3~6年级主要安排的文化板块包括:“书家故事”(介绍著名书法家学习书法的逸闻趣事),“汉字名片”(陈述汉字的源流,传播汉字文化),“书法知识问答”(解答一些关于书法的基本问题),“名胜书艺”(呈现有代表性的书法胜地胜景),“碑帖欣赏”(初步欣赏品味著名书家的代表作品),还有部分学生的书法作品和校园书法景观展示。

三、围绕学生基础性书写实践锻造教材特色

本套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重视基础,削枝强干

本套教材力求在广博的书法文化中,撷取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就是书法学习的基本内容,为学生长远的书法修习打下基础。因此,教材编写采用“减法思维”,突出基础、简化头绪、明确目标,重点安排对学生终身发展真正有用的内容。教材编写遵循书法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书法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积极的书写态度;在读帖、临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实践,关注生活

书法(写字)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书法(写字)技能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通过学生的书写实践来完成。对书法课程中的书写实践,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精简教学内容,不长篇大论。在教材主体部分只点出最为精要的部分,不拖沓,不苛求知识阐述的面面俱到,把最宝贵的空间留给书写指导和书写实践;二是凸显书法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教材编写打破将书法练习局限在课内的局面,开拓丰富多彩的书法运用与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里学书法,在生活中运用书法;三是注重教学指导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教材顺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范字指导的过程中突出形象性与趣味性,注意吸收总结各地成功的书法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一线教师书法教学的实践智慧,以此形成教材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教学价值。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书写指导的口诀、辅助领会要点的图例以及临写提示等方面;四是按照教学内容呈现大量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原碑范字,为学生读帖和临帖精心编排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在高年段不仅提供颜体字作为主导参照,还提供柳体、欧体、赵体的范字供学生比较,让学生自由选择地临摹。

(三)呈现高品质的文化世界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教材的编写突出書法的文化含量。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选取内容、获取灵感,让教材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教材编人了自成体系的文化板块。在每一课中,都融人书法文化的相关内容,如“书家故事”“汉字名片”“书法知识问答”“名胜书艺”“碑帖欣赏”,等等,让整套教材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其次,书法文化板块的安排力求自成体系,反映书家的品质、领略经典的碑帖、追寻汉字的源流等,从汉字文化到碑帖的熏染,再到书家勤学的品质与崇高人格的颂扬,教材从写字延伸到立人,全面考虑、整体布局育人的功能;最后,教材的范字、插图以及装帧的整体设计都透出一股水墨的气息,试图将一种洋溢着诗意的书法风貌呈献给学生与教师,以一种整体的书法美、文化美,将中国汉字与中国书法之间的契合和二者的精神感召浓墨重彩地透射出来。

(四)关注教材的年段衔接

本套教材的架构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中,因此在将3~6年级的教材与低年级做好衔接的同时,也努力做好与初中书法教材的承续工作。本套教材的低年级部分特色明显,采用情境图、儿歌、卡通形象、书写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童趣盎然。因此教材在进入三年级的毛笔学习设计中,仍然保持了卡通形象和表示形状的象形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他们抓住笔画的特点。同时在书法文化板块,也多用插图来增加形象感和趣味性。

初中教材要逐步过渡到行楷字的书写,虽然3~6年级的书法教材没有刻意安排行楷的内容,但是在不同书家的范字比较中,学生也接触到颇有行楷意味的赵体字,教材还提供了欧、颜、柳、赵四体范字供学生选择性的临习,这种设计为学生升入初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衔接。

(五)兼顾硬笔,软硬同修

教材以毛笔字的学习为主体,在单元练习中编入了适量的硬笔书法指导内容。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难写字例进行精要的指导。一方面体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学生书法学习软笔硬笔兼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日常书写的提高,让软笔和硬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提高了毛笔书写指导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