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状态,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2019-09-10 00:04蔡丽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笔者情境评价

蔡丽平

语文教师应该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只有让学生的生命获得成长的力量,才可以成为促成学生生长的“关键他人”。在践行周华章老师所倡导的情慧语文课堂的努力中,面对语文课堂上的一个个学生,笔者深知学生的成长之路不可复制,于是在情慧语文的追求与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倾听那种“噌噌噌”的生命拔节的声音。

一、立足拔节点。激发引导

情慧语文强调始终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体验,通过情景引领和任务驱动不断发现学生的情意和智慧的增长点,并加以激发和引导,使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一)以情境创设构建温度课堂

情慧语文是“活”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这种情境的创设基于学情的研究,能够为学生的生长空间注入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活力的进射。在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行文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文的妙处,笔者则以作者的视角改写了课文第9-13自然段,创设与课文不一样的情境。这唤起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帮助学生感受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所串起的丽江全景,又明确了课文在时空两个维度的妙笔生花。为了引发情感共鸣,笔者尝试将自己作为情境的一部分,在课文结束之时,结合文本写了一首诗歌——《生命是一场遇见》,并师生共读。在深情的朗读情境中,学生在拔节點得到情感浸润,实现了教材与生活、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温度连接。

(二)以问题驱动提升思维深度

情慧语文是关注深度学习、关注思维培养的“深度”课堂,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强化思维训练。为了告别课堂上数量多、认知层次低的“碎问题”,笔者结合学情和语文教学要素,尝试用主问题带动整篇。以《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本文所在的单元教学重点以及文本特征设置以下主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学生握着这把分析文本主旨内涵的钥匙,清晰而有层次地品读了“幸运的人”和“不幸者”进而探究“愧怍”的情感根源,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人道主义精神”的情境中,并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主问题的设置减少了低效提问的数量,引导课堂沿着主线前进;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呈现思维角度和思维进程,从而突破拔节点,提升了思维品质,达到教学的核心目的。

二、凸显生长点,多元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情慧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赞赏型评价、进展性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把促进学生“情…‘慧”并举的生长作为高品质课堂的重要指标。

(一)“赞赏+建议”型评价

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情慧语文运用的“赞赏+建议”型评价就是让学生展现优点,调整方法,改进不足。例如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时,教师先肯定该答案,分析获得好评的原因;特别鼓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观点、创意的思维。相较于以往重找错多批评的“缺点本位”评价方式,该评价类型凸显“优点本位”,彰显发展性成绩,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学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则用“建议”的方式,给予学生明确且能接受的改进方法,持续激励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学习信心。

此评价方式的运用需要注意有效性,控制使用的时间与频率。比如在《这就是我的舞台》的写后评改课上,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笔者在听了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后只是给予简单回应,鼓励课堂有不同的声音,最后再作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还需要具体明确,有依据支撑、支持的可信度,让学生在赞赏和建议中自我调节,探测、启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二)进展性评价

如何区分对待学生已掌握及未掌握的知识?如何兼顾学生不同的认知层次?情慧语文十分强调进展性评价,而课堂提问是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也是情慧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

根据布卢姆提出的六个学习结果认知层次,课堂提问要兼顾不同的认知层次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水浒传》的教学中,既有对故事内容进行辨认、回忆的复述,又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对小说主旨进行评价阐述。生长语文课堂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应当减少低层次思维的训练,加强高层次思维如伸展、评鉴、创意思维等训练。

七年级上册的《猫》这一课,可设置的问题很多,如“一共写了几只猫?”“三只猫的外形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局分别怎么样?”等。这些提问,学生在文本中即能找到答案,即回答明显倾向于找显性事实。若整节课都充斥着这种问与答,势必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在课堂上用表格比较三只猫的信息,通过跳读课文、摘取关键词句提升学生的重整能力;设置“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第三只猫?”这个问题,旨在促使学生评鉴全篇的写法及探究主旨。当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提问:根据同学的看法,你认为如何理解(或处理)会更好?此追问要求学生提出独到的观点或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搭建平台,亮成长风采

随着情慧语文教育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乐于展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基础上,笔者积极搭建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见证他们的成长历程。

(一)小组合作。扩大学习圈

所教班级全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善于分享,旨在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如何搭建展示平台,扩大小组的学习圈呢?

比如,为了落实七年级上册的朗诵学习目标,笔者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小组微信群或录音笔等多媒体设备,让小组成员在群里展示朗读作品。小组可以把优秀的和朗诵进步较大的学生的作品推上家长群、推上教室一体机,利用课间时间循环播放,并定期更换作品。从小组到班级的作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与参与度,扩大了他们的学习圈。后来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播放新闻等语文活动,采取类似的做法,真正打造了一道线上线下相结合、人人参与展示、班级一起进步的亮丽风景线。

(二)跨界整合,知识活动化

例如,学生在学习新闻单元时,又同时自主阅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为了使单元需要落实的语文素养延伸到课外,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笔者按照班级学习分组,跨界整合知识,要求每组挑选名著里的一个人物作为采访对象,项目任务为:一是研读名著中关于采访人物的所有文字;二是拟写一份采访提纲;三是展演采访经过;四是制作一份手抄报或海报等形式的作品。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两个班16个小组的展演各具特色,让人.凉喜不已。有的模仿“名人面对面”节目,把人物直接请到舞台现场采访;有的还原采访人物生活的地方,记者实地采访;有的扮演采访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形象……小组全员参与,脱稿表演,熟记原著里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有些同学因为角色不够充当起了表演道具。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在语文学习的平台上展示着自己,经历着从未走过的成长路。

在情慧语文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静如行云流水,空间飘荡着学生思维的云朵,笔尖流淌着智慧的痕迹,是情慧语文;有时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情慧语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之时,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是情慧语文。在今后的语文教育生涯中,笔者将继续追寻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关注学生成长轨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情慧语文。

注:作者系全国语文“四项全能”教师、广东省百名优秀班主任、江门市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笔者情境评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