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李彩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彩玲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图形与几何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所以,空间想象很重要,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必须经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探究——体验的过程。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不注重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对公式的学习往往以记忆和背诵为主。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缺乏迁移应用的数学能力。比如:圆周率的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公式等,有很多教师是直接告知学生结果,或者让学生直接看书去获取结果,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反复背诵,接着就是做题,试问: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吗?在做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公式很快计算出结果,但是碰到不规则的图形,学生往往就束手无策了。

二、研学后教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效性,把握好“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经验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始设疑,在课件上展示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的争吵情景,三角形A说:“我这么大,我的内角和肯定比你的大。”三角形B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的内角和是跟你一样大的。”然后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带着疑问,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主动进行探究。又如:认识长方体的各个面,先确定一个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然后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接着让学生观察普通的长方体,譬如铅笔盒等,最后要通过想象来判定其前、后、左、右四个面。这就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来开展教学活动,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许多几何图形。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素材,把这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抽象成我们的几何图形知识,进行知识性教学。

(二)操作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探究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先给出学校正方形、长方形花坛的边长信息,根据情境提问,计算花坛的面积,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并引出问题:“你能算出花坛的面积吗?”“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两个问题的指向不在公式的本身,而在于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思考方法。问题提出后,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又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1. 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提问:怎样量出圆的周长?(化曲为直法)2. 出示一个硬纸板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滚动法)3. 怎样量出我们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测绳法)4. 教师把一个带线的小球在空中转一圈,怎样量出小球转动的轨迹所形成的圆周长?还能用刚才所讲的一些方法吗?5. 揭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这里,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疑——疑问……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維,激发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体验的策略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并归纳得出结论,得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圆锥倒水或者倒沙子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圆锥倒水或者倒沙子的实验方法验证了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前提:等底等高)。学生在经历这个实验后,能明白圆锥的体积公式。整节课都紧紧围绕“探究——体验”这一核心,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几何图形直观化,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当圆被平分成无数份时,拼成的就是长方形这一“极限”思想时,学生难以理解。但可以借助计算机使圆从平分成16份到32份、64份……时,逐渐拼成了长方形,使抽象变直观。通过这样直观的表现手法,学生就可以对图形有快速准确直观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动态的画面,对公式转化过程进行演示,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公式推导过程。

总之,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特征是以情景呈现问题,以问题驱动探究,以探究体验组织学习,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孙倚然.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2]郭福英.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5(08).

[3]徐雪刚.依托“图形与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J].小学教学参考,2012(14).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