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创作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2019-09-10 14:50王玉陈昱君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王玉 陈昱君

摘  要:“工匠精神”自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词汇。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对专业的传承与坚守精神;对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精诚合作的精神。手工艺是指运用手工劳动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在专业教学中导入手工艺创作环节,培养学生认真、踏实、规范、创新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手工艺创作;工匠精神;高职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遗创作对高职艺术生创新能力及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2019SJA159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词源上考据,有关“工匠”一词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代的《考工记》。其中对“工匠”的解释是“重规矩”“巧成器物”的人。而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提到,“工,巧饰也”;“匠,木工也”。所谓“工匠”自古以来就是指,了解掌握一定工艺技巧、遵循行业规范、善于利用巧思制作器物的人。历史上一些专业技能高超、有创新构思的工匠才被尊为“大匠”,可以进入政府的工程制造机构,获得较高的官职。可见,“工匠”的专业能力既包含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工艺把关的认真严谨,也包括了对技术的革新和对行业发展的推动。笔者在参考一系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毕业生用人单位、从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的电话、网络调查,对“工匠精神”作出以下总结。

(一)对专业的传承与坚守精神

一名合格的工匠,需要专业的学习与实践锤炼。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专业操作规范,从师长的教学中传承对专业的热爱,并将这些主观的情感物化为对专业准则的恪守和操作规程的严谨。专业技能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终身追求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对专业技能的传承也成为一种主动而自发的行为。

(二)对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

自古以来,“精益求精”都是一个工匠职业素质的直观体现。无论是一件工艺品、一个零件、一处建筑构件的连接,其完成度都能体现出手工匠作业的精细程度。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对安全性、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需要行业工匠对待产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能成为一种积极因素带动工作的良性运行。

(三)勇于创新的精神

世上从来没有哪一种行业自产生以来是没有创新与发展的。被人们熟记的能工巧匠都与一系列的创新故事和创新作品分不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工匠——公输班因为被茅草割破手指发明了锯子;被亭子的结构启发,发明了方便旅人的雨伞。技能高超的匠人,创新意识是深入骨髓的,无时无刻不思考对工具、工艺的改良。现代社会,行业发展快、变革快,更加突显出“创新精神”在工匠精神组成中的重要地位。

(四)精诚合作的精神

随着社会精细化程度的加深,任何行业都存在复杂的分工协作。优秀的工匠,尤其是能够完成一定规模作业的工匠,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事高效协作,甚至组织一批基础工匠共同分工完成某一长期大规模项目。因此,合作和积极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工匠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本次“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进行。主要以手工艺创作导入专业教学的方式进行了系列的实践尝试。

(一)手工艺创作的特点

手工艺是指运用手工劳动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以工业机械化方式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工艺美术产品。手工艺创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创作步骤、制作规范,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与时间耐心完成。因此,手工艺创作对制作者的专注力与毅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生产良好的原创作品,也需要制作者在熟练掌握工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手工艺创作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导入实践

在此次课题研究的实践中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尝试:其一、将传统沥粉画工艺导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装饰画》课程教学;其二,在专业工作室教学中导入纸艺制作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初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其三,在以上两项练习基础上的非手工类创作练习。下面论述一下具体的实施过程及实践成果。

1.沥粉画装饰画创作

本次系列教学实践的第一次实践方式选择了在《装饰画》课程中导入沥粉画工艺这一形式。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形式,实施成本低、技术门槛不高,正好适合手工艺导入的初步尝试。在本门课程中首先利用1课时给学生详细讲解了沥粉画的主要制作步骤、操作工具和材料、常见效果和完成工艺,利用2课时实践演示给学生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沥粉画创作成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题材的选择、色彩的组织、沥粉线走线的控制、恰当严谨的着色。在给学生讲解工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作题材、教会学生如何复制画稿、如何进行画面基底的处理,保证创作的大方向和基础没有问题,以控制成品的质量。

在整个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对新工艺的新鲜感、对动手操作的跃跃欲试、对自己作品的主观情感,都使学生在整个作品完成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平时专业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个别同学,在作品完成度上也很高,有些同学还超水平发挥做出了高分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如图1)。

2.纸艺临摹及创作

有关纸艺的教学实践的覆盖面较小,主要的参与者是笔者主持的装饰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几名同学。实践过程为:衍纸工艺学习—衍纸作品临摹—衍纸创作。此次实践选择的题材“衍纸”是一种流传较久、近几年十分流行的纸艺形式。衍纸的制作形式多样,完成形式可以为平面、装饰画、微雕、立体装饰、空间装饰等,作品的发挥空间很大,适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次实践中,学生尝试了多种衍纸的制作工艺,少量临摹了一些衍纸小品,并制作了一批衍纸创作作品。除了平面作品,学生也尝试了一些立体小品(如图2)。

3.结合传统手工艺风格的自由创作

第三项实践是让参加过沥粉画和纸艺创作的学生利用工作室已有的工具和空间进行一些自由主题的创作。将传统手工艺元素进行解构,选取特征突出、富有美感的元素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创作一系列兼具传统和现代特征的作品。从实践过程和作品效果来看,参加过三个实践过程的学生对自身专业素质的理解和对长期、短期专业目标的制定都有了更深层次、更成熟的想法,也更乐于进行创新性尝试。

三、结语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腾飞、社会高质发展、创新型社会的转型都急需大量有职业素养、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其“技能性”不止是指懂技能、會操作,还指能够从更高层次深切体会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敬业的工作态度、革新发展的眼光融入到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中。

此次的实践过程为将来在本专业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提供了一些经验。第一,在将传统手工艺创作导入设计教学前,一定要对手工艺的门类选择做科学的论证。该工艺需要讲求一定的精细度,步骤又不宜过于繁琐,避免占用过多的课程时间而影响课程目标的完成。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深入学习制作步骤的手工艺形式,可以放在工作室教学中长线进行。第二,手工艺的导入至少分为——工艺学习、工艺临摹、工艺创作,三个步骤。在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工艺理念和特征解构后融入专业创作的过程,如:学习衍纸工艺后,将其制作理念融入包装设计、装饰画、装饰雕塑、室内装饰施工等专业课的项目作业中。另外,在政策层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科学更新,“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以成文形式出现。督促鼓励各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教学实践中体现“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宄[M].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4]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5]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9-12.

[6]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7]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作者简介:王玉,硕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陈昱君,南京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