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的淮阳“泥泥狗”造型感知意向研究

2019-09-10 18:10户江月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摘  要:淮阳县“泥泥狗”是河南豫东地区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品牌化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因此,通过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应用到泥泥狗造型文化的研究中,运用语义差异法,通过实验、分析探讨淮阳“泥泥狗”的造型感知意向。

关键词:淮阳;泥泥狗;感性工学;造型感知意向

淮阳县“泥泥狗”是河南豫东地区非常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民间流传其起源于伏羲女娲造人之时,后成为当地居民用来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圣物”。“泥泥狗”虽称为“狗”,但其题材广泛,包罗各式飞禽走兽,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不仅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更是河南地区古代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重要见证者。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许多民间手工艺重新焕发了璀璨光彩。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品牌化发展依旧面临着种种困境。因此,本论文基于感性工学的相关理论,对淮阳“泥泥狗”的造型进行了感知意向的研究,为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现状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日本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较早,长町三生写的《感性工学与新产品开发》《感性工学及其方法》等论文为感性工学的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国内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但也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李月恩等人所著《感性工程学》及罗丽弦、洪玲所著《感性工学设计》,系统研究了感性工学的定义、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等内容;罗仕鉴、潘云鹤所写《产品设计中的感知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苏建宁等人所写《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等论文探讨了感性工学、感知意向理论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目前学术界有关淮阳“泥泥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和内涵方面,如张新词的《淮阳“泥泥狗”与浚县“泥咕咕”造型审美之比较》、张群成所写《淮阳“泥泥狗”的民族色与内涵研究》等。但从顾客视角探索“泥泥狗”造型感知意向的研究尚存不足,本文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应用到“泥泥狗”造型文化的研究中。运用语义差异法,通过实验、分析探讨淮阳“泥泥狗”的造型感知意向。

二、研究过程

(一)样本选取

本实验的淮阳“泥泥狗”样本图片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拍摄,参考网络资源、专著及文献等方式进行搜集,共整理出106个不同造型的实验样本。由于年代久远,“泥泥狗”流传下来的产品样式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狗、猴、鱼、兔、鸟、龙、虎、蛙、独角兽、四不像、十大像、埙等多种门类。为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泥泥狗样本,根据专家建议,从拍摄清晰度、产品相似性等方面进行考量并筛选,最终得到12个实验样本,标号为Y1—Y12(如图1)。

(二)感性形容词词汇收集及筛选

当人们在面对某一产品时,往往会对它产生一些感知评价,借以“漂亮的”“简洁的”等形容词汇来进行表达。因此,在本实验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感性形容词词汇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首先,参考有关记载淮阳“泥泥狗”的报纸、杂志、网络文章及相关文献等,去除描述产品物理性质的形容词汇,整理出频繁出现用来表达“泥泥狗”产品感觉及文化意向的形容词汇79个,剔除含义相近的词汇,得到20个形容词汇(如表1)。

组织专家12人,其中2人为淮阳“泥泥狗”传承人,3人为河南文创产品设计师,7人为设计学相关专业的教师。运用KJ法组织专家小组对上一步得出的20个感性词汇进行筛选和语意上的概括,并整理出与其含义相对的形容词,最终形成感性词汇组6对,分别是:淳朴的—夸张的;沉稳的—灵动的;粗犷的—华丽的;自然的—奇特的;安详的—热情的;雅重的—旺盛的。

(三)心理意向问卷调查

感知意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对待事物的心理活动。人对物品的感知主要通过五感來完成,即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而意向指的是一种高度凝聚的深层次的人的情感活动,它不是某一感觉器官单独产生的感官反应,而是多种感觉的综合。研究产品的感知意向必须以人为本,这也是本文与以往“泥泥狗”文献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本文研究“泥泥狗”的造型艺术,研究视角从“泥泥狗”自身转移到人对它的感知上。根据感性工学的研究理论,着眼于探讨人与“泥泥狗”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泥泥狗”造型的定性研究通过对人感知的定量研究进行实现。本论文在探究淮阳“泥泥狗”造型的感知意向调查中,使用的是语义差异法,即SD法。

将前文中得出的12个实验样本分别与6对感性词汇进行搭配,让受测人群凭借个人主观认知对每个实验样本的造型进行评价,通过主观打分得到相应的感性分值,建立感性意象空间,问卷样式如图2所示。相对立的形容词汇分别列在调查量表的左右两端,受测者根据观察样本的真实感受选择代表量化感受程度的数值。本调查问卷中采用的是5点量表,以词汇对“淳朴的—夸张的”为例,数值-2、-1、0、1、2分别对应的是非常淳朴的、比较淳朴的、无感觉的、比较夸张的、非常夸张的5项感受。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和网络其他途径进行发放,共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整理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平均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3。表中数值是淮阳泥泥狗Y1—Y12样本对应的意象形容词在尺度为0—2之间的平均感性定量值,负值代表其意象感受偏向左侧形容词;正值代表其意象感受偏向右侧形容词,绝对值越大则样本所体现的感知意向越强烈。

根据以上样本的意向形容词对感性评估均值制作感知意向分析图,结果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被测试者在填写问卷时评价表现积极,6个形容词对应的均值明显偏离“0分”中性线,说明淮阳“泥泥狗”的造型对人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视觉刺激。通过这种刺激人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出造型中所蕴藏的意向,说明淮阳“泥泥狗”在造型表达上是直接且张扬的。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淮阳“泥泥狗”的造型感性意向在总体上偏向“淳朴”“沉稳”“华丽”“自然”“热情”“旺盛”,说明淮阳“泥泥狗”虽然属于乡土文化,但其造型并不粗糙呆板,反而极具独特光彩。一方面,从“淳朴—夸张”“沉稳—灵动”和“自然—奇特”三条线可以看出,“泥泥狗”虽然造型手法比较夸张奇特,但并没有造成突兀感,反而令人感受到的是淳朴、沉稳和自然;另一方面,从“粗犷—华丽”“安详—热情”和“雅重—旺盛”三条线可以看出,“泥泥狗”造型带给人的感知意向并不单一,既有淳朴和沉稳,也有华丽、热情与旺盛,说明“泥泥狗”的造型具有丰富且多向的特点。这与“泥泥狗”造型创意大胆、充满想象力,且纹饰丰富多样有密切的关联。本篇论文通过实验探讨分析了淮阳“泥泥狗”造型的感知意向,但对于感知意向与造型的映射关系没有深入探索,在后续工作中会进一步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丽弦,洪玲.感性工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曹浩.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饮食科学,2018(4):186.

[3]杨晓坤.淮阳“泥泥狗”的民族内涵和艺术特色[J].美术杂志,2008(1):104-107.

作者简介:户江月,硕士,郑州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