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探析

2019-09-10 21:47聂守宏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衍生品设计

摘  要:以淮阳泥泥狗艺术文化的现状入手,对其造型、色彩、装饰等文化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泥泥狗文化艺术特征与功能与形式、解构与重构、传承与创新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对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进行了衍生品设计实践,丰富了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和历史内涵,提高了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的附加价值,对于改善产业现状,传承和延续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其他文化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泥泥狗;民间艺术文化;衍生品;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2012)979号];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SJGLX361)阶段性成果。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独特、门类多样,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然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作为河南豫东一代家喻户晓的淮阳“泥泥狗”也不例外,创作者越来越少,35岁以下青年人更是寥寥无几,而且泥泥狗文化艺术特征式样陈旧,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传统生产体制也满足不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1]。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泥泥狗”文化艺术进行设计实践研究,开发出高附加价值衍生产品,丰富其文化艺术内涵。

一、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特征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也不例外,但其在外观造型、色彩设计及纹饰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泥泥狗文化艺术造型特征

“师法自然”与“题材广泛”是最适合形容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的造型特征。具体有小燕子、老斑鸠、小鸡、小狗、小猫、小猴子、小老虎、独角兽等具象造型;以及由这些具象造型抽象而来的变异结合体造型,包括猴头燕、猫拉狗、猫拉猴、人头狗,人面猴、双头狗、双头独角兽、草帽老虎、四不像等,形式达100余种[2]。有的造型生动、有的造型怪诞,局部夸张,总体来说造型稳中求动。此外,“泥泥狗”文化艺术造型上都有一个可以吹出响声的小孔,它们造型不同小孔的部位不同,视为“口哨艺术”,可作为儿童玩具,也可为特色旅游纪念品。

(二)“泥泥狗”文化艺术色彩特征

采用“五色”可以说是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的主要色彩特征。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在泥胎的基础上全部施以黑色,以此为底色,在黑色基础上辅以红、黄、青、白,统称“五色”[3]。色彩搭配视觉上看起来既古朴凝重又活泼可爱。此外,还有一些粉色、蓝色、橙色等色彩都是基于五色而调和出来的,丰富了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的色彩特征。

(三)“泥泥狗”文化艺术纹饰特征

基于“泥泥狗”色彩特征上的“点、线元素”是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的主要纹饰特征[4]。以点、线为笔法,或粗或细、或尖或圆、或长或短形成各式各样图案,如线形、弧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其它几何形等,它们或聚或散、或开或合,形式优美、特征鲜明。主要纹饰图案有各种花卉纹,以及生殖崇拜纹样,如“人面猴”(如图1)、“三头狗”(如图2)、“骑狗猴”(如图3)等,纹饰特征是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有“子孙繁衍、避邪纳福”之意[5]。

二、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

在淮阳“泥泥狗”艺术文化造型、色彩、纹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对“泥泥狗”文化进行了艺术衍生品设计,既丰富了“泥泥狗”的文化艺术内涵,又提高了文化艺术产品的附加价值。

“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之儿童座椅(如图4)。这款儿童座椅运用了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Rhinoceros 5.0和渲染软件KeyShot对三维模型进行效果图表达。设计上保留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造型和色彩特征,采取了较为夸张的抽象手法。靠背椅如同一个张开嘴巴的动物造型,两侧的小凳子也似两个小动物与其呼应,既风趣幽默、又不失可爱。色彩上延用“泥泥狗”文化艺术的典型特征,以黑色为主色调,以红、黄、白加以调和、点缀,整体协调、自然。靠背椅和小凳子既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灵活方便,既可以作宝宝椅用,也可以作为儿童玩具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之餐具系列(如图5)。这套餐具将“泥泥狗”文化艺术的色彩特征运用到现代餐具的造型特征中,另外在水壶、盘子、碗、筷、碟子的主体造型上也做了泥泥狗文化艺术形象的平面贴图,功能使用上既可单独购买使用,也可整套组合使用。这样的组合设计使餐具的风格化、系列化、特征化比较明显,极大地丰富了“泥泥狗”文化艺术内涵。

“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之复古U盘(如图6)。复古U盘造型上采用了“泥泥狗”文化艺术的“狗爪印”元素,与设计原型语义非常吻合。色彩上也沿袭了泥泥狗色彩主要特征,以黑色作为底色,U盘上装饰图案和文字则辅以红、黄、青、白组成五色,体现其色彩特征“五色观”。整体看起来U盘古朴凝重,又不失活力和艺术魅力。与复古U盘所不同的是用逆向思维方法又设计了一款时尚U盘(如图7),整体以红色为主,造型以几何形为主,中国结以及“泥泥狗”字样的选用,黑色文字和金色图案装饰的搭配效果,U盘整体看起来醒目、现代,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样的设计使U盘既可以作为政府宣传、社会团体交往以及展会的礼品,也可以作为具有艺术特征的办公产品使用。

三、“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方法

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主要采用了“功能与形式、解構与重构、传承与衍生”三结合的设计方法。

(一)功能与形式相结合

设计史上“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思想对现代设计影响深远。对于民间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文化艺术的功能既有使用功能也有象征功能,只是象征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形式依附于功能,是产品造型、色彩、装饰等外在要素的表现形式,满足其精神需要。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就是遵循了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现代设计的理念、技术方法扩大和丰富了文化艺术内涵。

(二)解构与重构相结合

解构即把原结构解体、还原基本原始单位。重构是把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他们相互联系,解构是重构的前期基础,而重构是解构的目的。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正是运用了解构和重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将“泥泥狗”文化艺术的造型、色彩、装饰等典型特征进行解构分析,用现代的设计技术方法结合衍生品功能对造型、色彩、装饰进行重构,创新设计出了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要的文化艺术衍生品形象[6]。

(三)传承与衍生相结合

传承,是指长时间以固定的模式流传下来。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作品衍生而来的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如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其他产品等,具有藝术附加值。“泥泥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上也采用了传承与衍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传承的产品造型、色彩、纹饰等特征很容易被消费者熟知和接受,衍生的部分特征也很好地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要,无形中传承和丰富了民间文化艺术,提高了文化艺术衍生品的附加价值[7]。

四、结语

2014年11月,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名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此看出,“泥泥狗”文化艺术是独具民间特色且富有生命力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对“泥泥狗”文化艺术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考验,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泥泥狗”文化艺术造型、色彩、装饰等特征的分析,运用功能与形式、解构与重构、传承与衍生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方法,创新实践出了一些独具淮阳“泥泥狗”文化特色的艺术衍生品新形象,既丰富了淮阳泥泥狗文化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又提升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形象,提高了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布爱英.淮阳泥泥狗与现代图形设计[J].包装工程,2010(11):108-110.

[2]桑林.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困境与尴尬——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J].装饰,2011(2):122-123.

[3]陈克.河南民间美术区域性特色研究[J].装饰,2005(9):66-67.

[4]聂守宏.淮阳泥泥狗艺术文化的传承与演变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4(10):46-48.

[5]袁剑霞.河南淮阳泥泥狗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装饰,2013(6):90-91.

[6]袁剑霞.用现代设计演绎传统文化之方法探析[J].包装工程,2013(1):99-102.

[7]张春玲.淮阳泥泥狗旅游文化系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1):115-117.

作者简介:聂守宏,硕士,中原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及方法。

猜你喜欢
衍生品设计
BUBA台灯设计
衍生品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套期保值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中的风险管理功能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
衍生品:华尔街死守不退的高地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