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与思考

2019-09-10 20:42张瑞坤沈春鹏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院智慧教学模式

张瑞坤 沈春鹏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更新观念提升发展战略,更要在实践层面满足师生需求,于是,智慧课堂的建设被提上日程。所谓智慧课堂就是指在新技术环境下,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目标,利用创新变革的教学模式构建轻松、愉快、个性化、数字化的新型课堂。地方本科院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而智慧课堂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影视编导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围绕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并实践教学,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影视编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套学院2018年度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HTXYJY18001)研究成果。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可以理解为把互联网技术拓展到教育领域,实现在人才招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教育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教”就是传授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育”就是培养品德、培养性格、培养情操。随着“互联网+”思维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运用,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所谓智慧课堂就是指,“在新技术环境下,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目标,利用创新变革的教学模式构建轻松、愉快、个性化、数字化的新型课堂”[1]。本文結合影视编导课程,具体围绕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展开论述,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一、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设想

“传统教室的智慧升级,需要完善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在学生信息的感知、学习资源获取、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过程支持等方面进行完善,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活动需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应用服务,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64影视编导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理念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提升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及影视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能力。传统的讲授方法一般为教师课堂讲解、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课后实践。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果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设计出影视编导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基础理论、网络资源、师生互动、实现条件、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总结反思八个环节来实施,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条件。

二、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一)实现智慧课堂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

网络资源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保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是指,“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3]。移动互联网时代,河套学院为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育要素、更新业务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质量等措施来适应学院转型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了社会对学院教育的满意度,进而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学院网络中心根据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按照“设备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制订学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监督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审查批准系统运行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努力为课堂网络资源平台服务(如图2)。

(二)实现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环境的改变

“随着各种激动人心的新工具的出现,沟通交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家长和学生务必好好利用它们。谷歌环聊(Google Hangouts)、无线电(Voxer)等许多其他工具让人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辅助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是涵盖学生和教育者双方的。”[4]学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8年4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借助新技术优势,在精品课程、微课堂、智慧课堂等方面努力为学院师生创造条件。学院每年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微课堂评比。2019年3月,学院又专门组织全体专任教师进行“超星泛雅平台+移动端学习通使用培训”,全面提升学院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环境的改变。“判断某项教师探究能否适用于你自己的课堂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要考虑:探究的质量。教师探究是一种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解决发生在教学中的复杂问题,在教育改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能最终改变人们教学这门职业的设想。改革教学这门职业是教师探究的最终目标。”[5]“超星泛雅平台+移动端学习通”利用以来,无论是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教师抑或是学生都受益匪浅,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图3)。

(三)落实智慧课堂实现条件的有力保障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历史。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改善环境,机具应运而生。而机具的使用又创造了新的环境,新的环境又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新的影响。”[2]248河套学院同频互动教室投入与使用以来,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影视编导课程,同频互动教室不仅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影视编导课堂上讲到“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一章节时,从教师讲授到学生实践再到师生互动,大家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完成静态教学(学生融入其中感受熏陶、化育与启示)到动态教学(自觉主动的教益)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及其发展、核心元素及类型,同时正确认识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背景与资源,是知识发生的素材与媒介,让学习者经历教学环境是教学过程的实质目的。学习者经历教学环境的进程实际上是分阶段展开的:初次经历教学情境时,学者会产生好奇、兴趣与困惑,进而产生学习、探究、行动的内驱力;在问题导航下再次经历教学情境师生进而被‘卷入’教学情境之中,这才是师生经历教学情境的主体形态—教学活动。”[6]

三、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建设的当下思考

河套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仅关注智慧课堂的建设,更重视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的涌现和在数字化时代学习者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上基于校园的教学,尤其传统教学主要是以知识传递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就意味着,要重现评价你过去的教学方式和决定在数字化时代你真正愿意采用的教学方式,这就要去教师兼具现象力和开阔的视野,而不是仅仅擅长教育技术。”[7]教学总结与反思也变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要思考教育技术的利弊,教师要评价教学结果,学生要思考运用知识的技能。“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突破,数字化与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全球已进入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全球的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面对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依托信息的建设促进教育国际化的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必须搭乘时代的快车,突出与时俱进、共生共赢的动态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理想载体,主体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整合信息资源。”[8]大量新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教师的技术运用能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懂得新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采用新技术来对所讲授课程进行设计,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关注自身的学习,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图4、图5、图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原点和出发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教育的战略主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人的一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大学或研究院毕业,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的结束,而绝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下去的,一直到不能学习的那一天。我们毕业的座右铭应该是: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老而不已,学习终生。”[9]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喜爱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4.

[2]赵向军.智慧教育系统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孙德玉,等.中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256.

[4]科维利,普罗文扎诺.云课堂:师生高效沟通创新方法指南[M].张超斌,车文萍,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23.

[5]达纳,霍沛.反思课堂教学:为未来的挑战作准备(第三版)[M].杜小双,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213.

[6]龙宝新,沈宏军.高效课堂的反思与走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24.

[7]贝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M].刘永权,吴丽娜,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487.

[8]曹子建.新型本科院校改革探索: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83.

[9]季羡林.大学沉思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238.

作者简介:张瑞坤,河套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沈春鹏,河套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学院智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