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 00:15王家兵郝忠勇
语文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名著英雄

王家兵 郝忠勇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其中课外阅读板块,每册教材包括6部名著,3年总计36部名著,达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体现了新教材“读书为要”的鲜明特色。如何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就名著阅读课程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名著导读课:交给学生开启阅读的钥匙

新教材包含了丰富的系列化读书方法知识,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以及如何读整本书,读不同类型的书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等等。这些读书方法的内容,分布于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特别是“名著导读”中。名著导读课,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是以正式的场合让学生进一步体认名著的艺术魅力,找到走进经典的入门之径。

九年级上册推荐阅读《艾青诗选》,诸城市第一初中青年教师王晓艳执教了一节《爱之深,情之切》名著导读课。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知人论世

简介艾青其人,以表格形式梳理其创作历程,交代写作背景。

2.朗读指导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现代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依据情感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时,一要把握好诗歌的语速、节奏、停顿、重音,二要在朗读中学会情景再现。

(1)语速。朗读的速度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关。热烈、欢快、紧张的内容速度宜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追忆的内容速度可慢一些。

(2)重音。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其规律是:谓语部分常重读,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3)节奏。朗读中,节奏主要表现在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上。方法包括: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停先连,欲连先停;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4)情景再现。即在符合文章需要的前提下,以文章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朗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

3.教师示范

在具体的朗读方法指导后,是教师“深情朗读”示范环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4.合作展示

最后是“合作展示”環节,学生以学到的朗读方法试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诗歌就是用来读的,掌握了朗读方法,就抓住了诗歌阅读的“牛鼻子”。这节诗歌导读课以《我爱这土地》为阅读范例,培养了学生由学习“这一篇”而迁移习得阅读《艾青诗选》“这一类”的方法和技巧,效果非常好。

二、名著阅读分享课:将阅读成果晒出来

整本书阅读效果好不好,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阅读。学生如果真正喜欢阅读,不用催促,他们自会爱上读书,主动找更多的书来读。因此我们在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中,重视趣味性的引导与培养。为进行阶段性管理,我们推出了“名著阅读分享课”,倡导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分享阅读收获,巩固阅读成果。

九年级上学期推荐阅读《水浒传》,为了分享前期阅读的成果,诸城市龙源双语学校的青年教师姜明宇老师执教了《火眼金睛识英雄》,安排了“知英雄书”“品英雄意”“辨英雄气”“识英雄面”四个板块,对阶段性阅读进行了集中交流。教学过程包括:

1.知英雄书

活动:速读课本第138~139页“名著导读”,回答下列问题:

(1)《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

(2)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翻译过此书,书名为:

(3)本书的结构、语言有何特点:

2.品英雄意

活动1:第3~12回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绰号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其故事情节。

活动2:读文看图猜人物。

(1)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第三回)

(2)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第七回)

活动3:

(1)读第3~12回回目,找出鲁智深、林冲相关情节。

(2)找出鲁智深、林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赏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表述格式:

我喜欢的人物是____,我从第____回____(情节/片段)的____(哪几句)中,读出了他的____(性格特点)。

3.辨英雄气

活动:有人说,此书中108位梁山好汉均为英雄;有人说,他们只能称为“流贼”“草寇”;还有人说一半是英雄,一半是凶徒……读过鲁智深、林冲的故事,让我们掩卷思考一下:他们是否可以被称为“英雄”?把感受写在集锦本上,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识英雄面

在认识和了解英雄人物的基础上,再予以概括和升华。请从鲁智深、林冲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为他写一篇颁奖词。示例:

金翠莲父女与你素不相识,你却掏出了自己的大银锭,扇倒了通风报信的店小二,羞辱了仗势欺人的镇关西,丢掉了赖以生存的乌纱帽。从鲁提辖到花和尚,你彰显了锄强扶弱的侠士情怀;从鲁达到义烈昭暨禅师,你诠释了修成正果的修炼之道。(鲁智深)

教师归结“颁奖词”的写法: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言简意丰,自然流畅。

三、名著专题研究课:在大数据下深度透视

用一个个小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去研究,也是新教材名著阅读提倡的做法。小专题式的阅读,可以增加阅读的深度,消除阅读碎片化、浅表化的弊端。为了做好小专题,学生须通读整本书,学会前后勾连,作有效比对、整合,再度拓展阅读相当的书目资料,乃至动用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对一部动辄数十万言的名著来说,可以设立的小专题数量可观,这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增加了阅读兴味的可选择性。

仍以《水浒传》阅读为例,小说开头的第三至十二回这十个章节,相信很多学生从小对这些故事都很着迷。如何使学生保持这种兴趣,在初中阶段甚至将来课业负担繁重的情况下,也不丧失对经典的情怀?教师设计了“编写小档案,细排英雄谱”的小专题,选择了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的办法。弄清每个英雄人物的家世,师承,星座名称,有何看家本领,使什么兵器,有何掌故……来龙去脉,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师提供了一张空白档案表,让学生去完成填写。具体如下:

制作人物小档案,就是编制英雄谱系,为每个人物立传的过程。这就像影视剧中做分镜头的功夫,将一个个分镜头做精致了,若干細节做好了,整部片子也就完成了。学生做人物档案要去查找、摘录、概括……可以说,每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又活了一遍。

这种小专题研究,不仅仅是将名著阅读变得饶有情趣,使整本书读起来有意思了,更重要的是,这正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当然也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

四、名著活动探究课:把精彩片段艺术地“秀”一把

语文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另一种常用手段就是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读、写、听、说、思、评、演、画等各种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儒林外史》阅读教学中,诸城市皇华初中邹琳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了《范进中举》课本剧创作。课本剧展演中,表演者、观赏者、导演者这三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表演者,要入戏,要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特点;观赏者与表演者一样,是一群有着共同知识起点和追求的特殊观众,是高明的鉴赏家;导演者,也就是教师,作为一个全能的角色,既在幕后,又在台前,其高明之处在于,懂得何时放手、何时收拢、何时介入,会说戏、会点评、会引导课堂的走向。课本剧表演这种活动形式,本身就是对名著进行艺术形式的二度创造。

新教材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很难找出一个速效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必须大量读书,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进行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不过是探索了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的若干手段,对于实施名著阅读这一持久的大工程来说,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有待我们去开掘。

猜你喜欢
新教材名著英雄
英雄犬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