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文化分析

2019-09-10 04:16朱映琏唐艺菡王雯雯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儒家文化文学作品

朱映琏 唐艺菡 王雯雯

摘 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儒家文化的产生到传承,古代很多文学中都能看到儒家文化的痕迹。本文针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儒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然后介绍了和儒家文化有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从作品内容到作品的精神含义进行了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对于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孔子;儒家文化

1 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仁”,儒家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指导精神,主要看重的是天道人伦、修身养性、道德理性等,儒家文化首先是由孔子创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不断的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最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百家争鸣,随着不同的文化发展,儒家思想在后期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可以看出来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这为儒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个人的理想要在实现家国理想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个人的发展要给社会带来帮助,个人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儒家文化也以天人合一、家国理想为主,贵在中庸,崇尚和谐。

任何文化和思想的产生和历史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儒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顺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儒家思想,随着思想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影响。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统一思想,更好的为权力的实施提供手段。儒家思想中一些精华随着社会的传承也逐渐流传下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古代文学和儒家文化的关系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作品不在少数,因为儒家文化在很长时期内都是社会文化的主流,统治阶级看重儒家文化,所以文人学子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入世精神比较重要,孔子本人也是提倡个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因此在儒家文化中,做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担当,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对待人生也好,对待学习也好,都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儒家文化中也体现了社会意识,因此也存在阶级性的体现,所以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下,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也有所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儒家文化的使用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体裁、创作方式及主题方面。

3 古代文学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

3.1用世精神

用世精神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体现了用世精神。比如在诗歌中,诗人利用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理想抱负,在出名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有政治理想的实现。如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不同的故事也从各个方面讲述了人们如何处事,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也体现了用事精神。

3.2忧患意识

儒家文化中,忧患意识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可以看出浓重的忧患意识。宋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说要把国家,人民的忧乐放在第一位,体现了范仲淹非常远大的政治理想,一心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忧虑,为天底下的人民能够幸福生活而努力,具有明显的忧患意识。

3.3中庸和谐

儒家文化比较崇尚中庸和谐,中庸和谐体现了一种处事的哲学思想,因此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够体现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比如小说作品中,即使有坏人和坏势力出现,最后故事的走向也是英雄人物获得胜利,即使英雄人物死亡也往往会以另一种形式复生,这种中庸和谐的思想使得一些悲剧小说有更加完美和美好的结局,让人没有那么困难接受。

4 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

春秋战国時期是儒家文化发展的昌盛时期,因为统治阶级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所以在这个时期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儒家文化的痕迹。《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能体现儒家文化对于思辨的重视程度。

魏晋南北朝及西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有思辨思想,思辨思想也是儒家文化的体现,西汉时期贾谊在《过秦论》中详细的讨论了秦朝的得失,在分析历史的过程中对汉朝的政治进行了借鉴,在文章中阐述了儒家文化中“仁义”的思想内涵。

唐宋时期,文人大家涌现,诗词歌赋发展的非常繁荣,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都在自己的诗歌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积极的发挥个人力量的理想,每个人都是生而有用的,都需要努力达成自己的理想。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杜甫的政治理想的体现。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小说成为集大成的文学形式,尤其是被现代人奉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小说,很多章节都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比如《水浒传》中对于兄弟、君臣等关系的描写,体现了天道伦常的重要性。《西游记》中对于儒家和道家的隐性描写,也是儒家文化的体现。《三国演义》中对家国情怀的描写,对于个人政治理想抱负的实现的描写,都是儒家精神的内涵所在。《红楼梦》中对于天道人伦的描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纲常伦理的重视。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从儒家文化产生以来,文学作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有了儒家文化作为作品的内涵,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也更加具有意义。在古代,儒家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社会文化的主流,所以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作品中会有儒家文化的影子存在,研究儒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对于理解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来说能够提供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缪爱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文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3):178.

[2]段莲.古代文学教学与儒家文化的传播[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3):48-52.

[3]吴振华,时伟.读《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2010(01):123-124.

[4]程辉.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化概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5(04):69-70.

[5]何誉杰.古代文学作品的儒家精神分析[J].语文建设,2013(30):67-68.

通讯作者:唐家星  时璐茜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儒家文化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文学作品与数学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