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外求印”在当代的发展

2019-09-10 04:16佟纯正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

佟纯正

摘 要:“印外求印”是晚清篆刻艺术创作最具有活力的命题,其核心可以说是对古文字的“印化”。二十世纪,由于新发掘与整理的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增加,研究成果也日益丰硕,从而大大拓展了“印外求印”的创作空间。因此,现当代的篆刻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入印文字”新资源,从而产生了像甲骨文印风、金文印风等篆刻艺术新印式。

关键词:印外求印;现当代篆刻;创新

一、“印外求印”的发展

清代金石考古之风盛行,日益增多的金石文字为赵之谦“印外求印”提供了保障,像“灵寿花馆”“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福德长寿”这些印章,都标志着赵之谦“印外求印”思想的成熟。他充分利用挖掘砖瓦碑刻,钟鼎钱币上的文字,要么借鉴风采神韵,要么借鉴其文字造型,对后世的治印者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参考。我们熟知的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易大厂等这一大批印坛巨匠都从新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中积极吸取营养,使得自己的印风进一步完善,受到学者的赞赏。

一九一八年,徐星州把生平得意之作一百六十钮编辑成四册,缶翁亲自为其撰序,文云:“……夫刻印本不难,而难于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差异。更有甚者,信手捉刀鲁鱼亥豕,散见零星,辄谓缪篆,如斯若可,无庸研究。而陋塞之士,遂据以为根柢,则此贻祸于印学者实非浅鲜。星周通六书之旨,是以印学具有渊源。余虽与之谈艺盖欣吾道之不孤也。”1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刻印并不难,而取资书体不同的字,并使他们统一风格,使之和谐协调,是比较困难的,文字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也是影响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甲骨文為什么能够入印?

(一)甲骨文字源于自然界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有说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甲骨文字根源于自然界,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其形。我们主要是根据语言和文字进行交往,语言的载体是文字,甲骨文有“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甲骨文字肯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文字的产生时间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中说出了文字和原始图画的本质区别在于:“最初文字是可以读写出来的图画,但是图画不一定能读。”甲骨文的象形性,是甲骨文字入印的灵魂,甲骨文字除了象形,象事外,还增强了意境的的表现,中国文字能成为一门艺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二)甲骨文本身的字形特点

甲骨文字笔画简单字体纵长,用笔以方折为主,但有时也用圆笔,比如:车字的两个车轮都是圆的;观看甲骨拓片,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字位置错落,有时还有穿插,从而甲骨文字入印给人一种错落跌宕的美感;字法多变,结体自由,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作者,都不产生不一样的结体。

三、现当代甲骨印人

(1)简经纶

民国的甲骨印人纷纷吸收甲骨学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尝试以甲骨文入印的印人,这些人的相同特点是都对古文字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但是有的只是作为把玩和尝试,并没有把甲骨文印做深入的研究,有的也只是昙花一现,最后也消失了。还好简琴斋先生慧眼独到,对甲骨文做了深入仔细的研究,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留下了一批精彩的甲骨文印,简氏对篆刻艺术的追求正如他写的一副甲骨文对联一样:“唯有秋风共明月,好与名山做主人”耐人寻味。

发掘的甲骨文总量达到十万余片,但是可辨识的仅一千七百多字,能够真正使用的那就更少了,简经纶所处的时代就更少了,由于印文的选择有局限,所以篆刻创作的内容就会变得狭隘,为了保证甲骨文印的纯正,简经纶多选择《老子》、《庄子》等先秦典籍里的句子,同时在结合他古玺印的创作经验和古文字学的修养,进行篆刻创作。章法上参考开阖错落的战国古玺,他的朱文印多为宽边细文,白文印就采取加边框或是界格,最终使得外形不规则的甲骨文字和谐的融入到古玺印的章法框架之中。简氏用刀劲挺,线条老辣,很好地保存了甲骨文字刀刻的感觉,极大拓展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近现代篆刻史上自我作古的典范。

(2)林尔

500年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使得方寸印面演化为文人主动追求篆刻美的舞台,这期间的创作理念有三种变化:一是宗法汉式,使得汉印成为篆刻艺术的典型样式和审美基础;二是印从书出,该创作理念从邓石如到吴昌硕的篆刻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使得宗法汉式得到了拓展;三是印外求印,在赵之谦、黄牧甫的篆刻作品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此三种理念用来解读林尔的篆刻作品,可以说是宗法汉式是其潜在的基础,使得他的篆刻在多方取材和奇妙构思中不失平正;之所以林尔的篆刻作品与众不同,得益于他扎实的知识,才情和审美的选择。

欣赏林尔先生的篆刻我们可以得知,他的作品中除了少数黄士陵风格样式的作品外,其印章多是以甲骨文入印的创作,是其创作的亮点。我们都知道纯正的甲骨文是无法直接用于篆刻的,这要经过篆刻家对字法再三考虑之后才能入印,入印的同时又加入了汉印的古朴稳重,自然而然就使得印章整体显得静气十足;印章样式方面林尔先生大胆采用了古代印式的特点,来营造出一种金石气息。甲骨文点画瘦硬,刀味十足,篆刻期间变化用刀,使得不同的印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对古代印式的选择取用,汉印样式对其篆刻章法形式和审美特征产生着的潜在的作用力,古玺形式的边框界格使得活泼的甲骨文得以团聚,在动静之中表现古趣。

四、结语

总之,地下古文字资料的出现,为现当代篆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所以篆刻家应该积极学习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要相信在以后地不爱宝,还会有古文字资料出现的,会给篆刻艺术带来一次又一次新的发展。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一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2

参考文献

[1]徐星州.《耦花盦印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2]陈桓.《敦煌劫余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