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视角下大学生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2019-09-10 04:16戴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网贷教育引导风险防范

摘 要:校园网贷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兴产物,在满足大学生群体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乱收费、门槛低、陷阱多、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问题。针对校园网贷的突出问题,亟需从强化学校内部监管,完善社会监督制度,帮助学生获取资金渠道,建立完整教育体系,建立信息员及反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推出大学生银行借贷产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去解决,规避校园网贷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校园网贷;大学生;风险防范;教育引导

近年来网络金融平台将目光瞄准在校大学生市场,纷纷涉足校园网贷业务,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务和消费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资金方面的需求,但也带来的众多负面问题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校园网贷的发展现状及分类

校园网贷是一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的网络平台,其始于2014年,次年即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校园网络贷款”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2017年上半年,教育部会同多部门共同下发通知,鼓励银行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并要求暂停网络贷款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同年9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取缔校园网贷业务。2018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谴责校园网贷死灰复燃、改头换面造成乱象的文章。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714高炮”网贷高息平台,其中就有部分平台涉及校园网贷业务。

当下,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校园贷”、“校园网贷”等关键词,已无法找到校园网贷平台的推广链接和平台入口,大部分平台已更名或转型,或是利用各大金融类导流平台、综合资讯类网站广告栏进行推广,或是隐含在借款推荐短信中。在各大手机应用软件市场,搜索“校园贷”、“校园网贷”等关键词,虽然无法找到完全匹配关键词的app,但也会展示出类似的网贷平台软件推荐下载,这其中就有部分平台仍涉足校园网贷业务。在大学生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以及校园各个场所,常会出现类似“3步申请,秒批额度”、“5分钟助力实现创业梦想”、“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扫一扫,让你提前实现经济独立”、“不面签、无打扰,没钱不用愁,诚信方解忧”、“0元购机”等明目张胆的校园网贷推广宣传语,虽然简洁,却极富挑逗性、诱惑力。

目前校园网贷平台主要分为 “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网站、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等。

二、校园网贷的风险及问题根源

(一)虚假宣传,过度诱导

校园网贷平台往往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大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实际贷款年息一般高于20%。并且多数平台宣称“零利息”、“零首付”、“无需担保”时,却未将高额服务费、咨询费、逾期责任等告知借款人,甚至会变相收取15%-20%的保证金。这种隐瞒实际收费,利用虚假宣传的欺骗性营销行为,为日后纠纷埋下了种种隐患。

(二)乱收费,利率高

校园网贷平台在大学生借款到账前,通常还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咨询费、中介费、管理费、保证金等各名目费用。若提前还款,部分平台还会收取违约金。若逾期还款,则需缴纳高额逾期费、滞纳金。部分平台逾期费甚至会高达5%/天,多数平台贷款年利率已超过国家规定上限24%,属于高利贷范畴。

(三)门槛低,风险差

多数校园网贷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受众,故意降低门槛,简化审核手续,提高放款额度,甚至主动“放水”。大学生常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截图及父母联系方式即可申请贷款,有的平台甚至只需验证本人手机号服务密码就可放款。只有极少数网贷平臺需要提供在线视频认证、人脸识别、电话详单等信息。校园网贷无门槛、无底线操作,导致盗用他人信息、冒名借贷、骗取贷款等情况频频出现。

同时,校园网贷多属于信用贷款,一般未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借款人信息未能共享,从而出现重复借贷的现象。间接助长了学生贷款的随意性。

(四)改头换面,套路“升级”

虽然校园网贷平台大部分已转型或更名,但仍有平台明目张胆,挂羊头卖狗肉,依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甚至变本加厉,“升级”为“套路贷”、“连环贷”、“培训贷”、“求职贷”、“颜值贷”、“整容贷”、“回租贷”、“教育贷”、“裸条”等,其隐蔽性更深,危害性更大,其中的陷阱、套路更难识别。一些平台会利用精心设计的陷阱,让欠款的金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学生无法偿还时,甚至威逼利诱让学生向新平台借款,以偿还旧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行为如同无底洞,让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五)暴力催收,手段恶劣

一些校园网贷平台采取非法手段催收逾期贷款。恶意泄露欠款学生及其亲朋好友个人信息,并拨打骚扰电话;上传或群发学生私密照片;雇佣讨债公司,纠集社会人员到学生所在校园、家庭住址,对学生、家人进行威胁、恐吓等。不仅给涉事学生、家庭带来困扰,也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公然挑衅法律秩序。

三、校园网贷教育引导机制建立的路径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强化学校内部监管制度

高校应制定、完善校园网贷监管的规章制度,细化相关惩戒、举报、奖励等措施。例如禁止学生兼职或代理校园网贷业务,禁止在校园各个场所、各大网络平台上张贴、发布校园网贷广告,鼓励学生对校园网贷的行为进行举报,并给予相应奖励。同时,高校要及时将所收集到的线索,按照分级分类建立相关台账,提供给公安、工商管理、金融监管、网络安全等部门,在校园网贷和学生之间构筑起有效的防火墙。

此外,高校应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设立扫黑除恶办公室,开通举报电话,定期开展校园贷专项整治,特别是对校园贷的暴力催收、套路贷、连环贷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第一时间阻止事态恶化。

2.帮助学生扩展资金获取渠道

高校可以增设勤工助学岗位,设立校级奖学金、助学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大学生校级课题等,鼓励学生进行申请、申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取相关的资助和帮扶。

开展校企合作,选拔优秀学生或贫困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专业特长、锻炼自我能力,一方面学生又可获得一定实习薪资,补贴生活。同时可以联系爱心企业,设立企业助学基金等,资助贫困学生。

3.扩展第二课堂,建立完整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开设金融消费教育、理财观念教育、财商基础知识等选修课程,通过普及相关知识,达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的目的,并使大学生对网络借贷行为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刻的了解。

还可邀请金融从业人员、政法干警、心理咨询师等,定期到高校开展金融、法律、网络安全、心理健康、诚信教育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另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要完善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让学生清楚认知人生“第二张身份证”——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要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每一次金融活动的记录。同时提升大学生金融信贷、法律法规及网络安全知识,让其掌握高利贷、借款合同或协议、借贷成本、法定利息、滞纳金、违约风险等常识。

4.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攻心战”

高校可以利用日常思政课堂、微党课、易班、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贴吧、班级QQ群等平台,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网贷警示信息宣传,主动把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或开展大学校园贷案例大赛、演讲比赛,组织成立大学生校园贷宣讲团等。也可在校属网络平台开设专栏,对各媒体所报道的新闻案例,各平台制作的校园网贷宣传片、警示片、微视频等进行展播,例如新闻片《今日说法:郑德幸之死》、《新闻调查:疯狂未了校园贷》,微电影《圄》、《贷价》、《青春险途》等,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反思,有效提高学生主动防范校园贷风险的意识。

此外,高校还可制作、发放相关文宣材料,例如《校园网贷警示宣传图册》、《校园网贷风险一问一答》、《校园网贷受害、受骗案例集》等,并根据校园网贷的新苗头、新骗局,定期对材料进行完善和更新。针对新生,还可将相关文宣材料与录取通知一同寄至学生家中,用好宣传警示教育这剂“良药”,提前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与其事后懊悔,不如事前筑牢反网贷防线。

5.建立信息员及反馈机制

当大学生因陷入不良校园网贷而产生心理危机时,“朋辈教育”是其第一帮手。学生工作者平时应注意发挥班干部、党员学生、学生会成员、宿舍长等的积极作用,建立信息员制度,以便能及时获取到学生最新信息及异常情况。其次,学生工作者自身也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并采取“明察暗访”、有奖举报等方式进行排查,有利于准确、有效、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一手资料,摸清参与网络信贷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还要对已贷款或已逾期的学生建立跟踪档案及信息台账,以便能随时联系上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另外,要建立有效的家校双向主动反馈机制,帮助已逾期的學生建立合理、规范的还款流程。

(二)社会层面

1.完善监管制度,发挥监督作用

父母应让大学生大致了解家庭整个收支状况,让大学生知晓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其次父母应增加对大学生的关心,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日常消费程度、习惯等有所了解。对于大学生合理的消费需求,父母应给予一定支持,对于不当的消费需求,则应立刻教育、纠正和遏制。此外,父母自身在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方面也应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而对于校园网贷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等,也亟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例如大学生在申请校园网贷时,虽然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网贷行为是否需要父母知情,或是需要授权确认;部分网贷平台将违约大学生个人详细信息公布上网,是否构成侵权等问题,都应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应规定。

2.推出针对大学生的银行借贷产品

部分银行都曾推出过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借贷产品,例如建设银行 “金蜜蜂校园快贷”、中国银行“中银E贷”、招商银行“大学生闪电贷”、青岛银行“学E贷”等,但门槛相对较高,办理手续较复杂,且推广力度不够、知晓度较低,使得多数产品中途夭折。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推出针对大学生的新型银行借贷产品。或者与高校开展银校合作,尝试设立“校园银行”,建立学生在校信用记录制度或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将其与学生毕业、就业、创业、出国等进行挂钩,甚至直接对接银行征信系统,最终通过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为有正常、合理消费需求的学生提供正常利率,甚至更低利率的大学生特制小额贷款产品。

虽然,早在2009年,银监会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产品,但在2017年银监会出台相关文件鼓励银行探索大学生金融服务,建议针对大学生合理需求研发产品。所以,当下银行应适当松绑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给予大学生适当信用额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习惯,对帮助其熟悉金融市场和培养经济独立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自我管理层面

1.树立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大学生应当重视个人隐私保护,不随意外借个人身份证件。在签订网络贷款合同或协议前,应逐项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与违约后果。在个人隐私权、人格权受到严重侵害时,应第一时间求助警方,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对于已经深陷校园贷,甚至是面临着被人暴力恐吓、威胁、追债等情形的大学生,应及时向老师、学校、家人、警方需求帮助,切勿采取冒险、极端的解决方式。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远离不良嗜好

大学生应注重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的财务规划能力,远离赌博,以及沉迷于网游等不良嗜好。

参考文献

[1]戴静.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杜绝不良网络借贷[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25-26.

[2]温红钰.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3]谢德光,宋雪芹.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及教育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2):57-58.

[4]严玉凤.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4,(8):244-245.

作者简介:

戴镛(1989.10-),男,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贵州财经大学助教。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新闻传播。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课题,学生工作视角下大学生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机制研究,编号710718794001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教育引导风险防范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