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2019-09-10 04:16马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治疗

马骁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并分析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本试验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选取本院小儿腹泻患者158例为对象,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究其致病因素并对临床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分别占比为48.10%、51.90%。其中,感染性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非感染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食饵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在对小儿腹泻进行对症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20%。同时,治疗后的大便次数(3.22±1.47)次较治疗前(6.42±1.84)次低(P<0.05)。结论: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采取对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腹泻;致病因素;治疗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及外界因素而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1]。小儿腹泻在发病时,患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并且大便性状出现改变。小儿体质发育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扰,并因外界温度、天气、湿度以及感染等诸多因素改变而导致发病,导致患儿腹泻病情变化较快,出现病情反复情况,加大了治疗难度。小儿腹泻如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儿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到患儿的正常生理发育,长期的病痛也易导致患儿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小儿是每个家庭的重点关心对象,小儿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以小儿腹泻为对象,对其致病因素和治疗意义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选取本院小儿腹泻患者15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腹泻症状,且每日排便的次数在5次以上,同时部分患者还伴有脱水和发热等症状。其中,女80例,男78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7岁,平均年龄(3.85±1.66)岁。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展开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1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均经粪便性状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以及革兰染色镜检查。以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展开临床治疗。其中,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并结合患儿的年龄,适当给予蒙脱石散剂、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则采用胃蛋白酶片进行治疗。对于过敏性、细菌性腹泻则采用抗过敏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依据检查结果,对小儿腹泻不同致病因素的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还对治疗的有效率及大便次数进行统计。其中,有效率的标准为①显效:经临床治疗,4d后,大便次数减少在2次及以上,且成形、性状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经临床治疗,4d后,大便次数减少但还没有成形且性状也没有改变;③无效:经临床治疗。4d后,大便次数未减少,且大便未成形,形状也没有改变。有效率=(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对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s)表示,采用(x2)、(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

表1显示,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分别占比为48.10%、51.90%。其中,感染性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非感染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食饵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

2.2小儿腹泻治疗的有效率

在有效率方面,158例患儿,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44.30%(70/150)、51.90%(82/150)、3.80%(6/150),总有效率为96.20%(152/150)。治疗前的平均大便次数为(6.42±1.84)次,治疗后的次数为(3.22±1.47)次,治疗后的大便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t=7.361,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我国小儿数量急剧增加,而小儿的护理保健成为每个家庭重点关心的问题。小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生长的阶段,对外界因素抵抗力极差[2]。由于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过多或过少的营养都极易导致小儿消化系统紊乱,出现小儿腹泻。据相关调查显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小儿期间发生过腹泻症状,小儿腹泻在全球每年发病约1500万例[3]。目前小儿腹泻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比较多样,且一旦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小儿身体正常发育出现问题,最严重者会导致患儿休克状态甚至死亡。因此,本研究从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入手,对其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的意义展开了分析。研究显示,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分别占比为48.10%、51.90%。其中,感染性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非感染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食饵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在对小儿腹泻进行对症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20%。治疗前的平均大便次数为(6.42±1.84)次,治疗后的次数为(3.22±1.47)次,治疗后的大便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采取对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晓莉.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J].系统医学,2016,1(8):85-87.

[2]羅华.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6):218-219.

[3]杨传楹.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7(7):150-151.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治疗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分析
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