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

2019-09-10 04:16韦恩宏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数学

韦恩宏

摘 要:现如今,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对于小学生而言,加强其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便应该不断对此加强重视,并积极与传统数学教育课堂相比较,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发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思维模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存在不足与措施分析

就当下随着时代的革新发展,教育制度而言已经开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教育新方向,让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而是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就实际而言,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教育问题,需要老师不断意识并努力改进。所以本文主要探析的是如何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重点贯穿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并提出一些相应建议对此类问题加以解决。

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即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在不借助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在此过程中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不仅仅是数学,在任何一门学科中,独立思考能力都是学生需要具備的优良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当中,应加大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相关的规定,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以下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之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树立良好的自信,将独立思考能力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2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是教学中往往注重课堂上的教师单方面讲解,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面对满教室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不保证每个人都能听懂教师所讲内容,而是在一定比例上确保大多数学生统一的学习效率。那么在这种一体化的教师统一指导下,理解力好的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听懂,而那些理解力慢的学生,会处于困惑之中,就往往会寻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会使他们养成一种依赖性的心理。长期如此,不仅会使他们养成这种坏习惯,而且也会丧失他们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思考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面对一些数学中关于几何图形计算教学来说,不仅要将课本上的文字向小学生进行传达,也要把书本上所画的几何图形进行图像化转化,纠正或逆转某些学生脑海中所形成的固有画面。这一个引导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养成遇见问题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所学去逐步解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课堂中教师不是主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桥梁,事实上起着一个嫁接的作用,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嫁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但是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还是往往把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学而展开。教师讲了某个内容学生才会去学习,还没有养成学生自主提前自我预习、自我思考的习惯,这是不对的。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1课堂中让学生成为主角。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老师是上课过程中的主导者,产生不了互动效果,学生的参与性非常差。如果你希望学生具有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必须要在课堂上采取主观能动,在课上与老师进行一问一答模式,对难点问题进行一起剖析,主动有学生们参与进来,在这种的场合内,对提高学生对问题逻辑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授了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不同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案,因为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习中充分发展学生单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强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对学习的自主思考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后会更加快速地发展。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以及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认识图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基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加深对图形的思考,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表思考的结果,使数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培养。

3.3选择新颖的教学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尝试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更加丰富的、有趣的材料,从而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一年级的学习时,有用字母表示数字这一个教学板块,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首先,全班同学和教师都围成一个圆圈,从1开始进行报数,当数到3或是3的倍数的时候,就无需报数,而是采取拍手的形式来代替,也就是说从第一个学生开始,剩下的学生依次是2、拍手、4、5、拍手,慢慢的数字越来越大,出现3的倍数的概率也逐渐大了起来,学生不熟悉的数字越来越多,自然出错的概率也就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到30—40的区间内,很多学生都会混淆数字到底进行到了哪里。对于出错同学的惩罚就是上台表演节目,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变得更高,也会越来越主动,在进行完游戏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游戏进行提问,让学生想一想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规律?让学生结合刚刚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了。

结束语

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学习较为乏味的学科,因此老師便要重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感知独立思考的趣味和魅力,并不断对自身的系统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徐艳霞.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分析[J].吉林教育,2017(25).

[2]馮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18,No.368(20):70-71.

[3]王艳丽.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2):92-92.

[4]冯琪.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J].学周刊,2017(18):102-103.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谈独立思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