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四则

2019-09-10 07:22布光达
雨露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皮草篝火东北

布光达

有雪的日子

东北没有雪的冬天不像冬天,城市的街道灰突突的,路边的树枝干巴巴的,让人看了很难受。

终于在新年来临的时候,久违的雪飘然而至,而且纷纷扬扬一下就是三天。

街道白了,屋顶白了,连树干迎风的那面也是一层薄薄的雪。

推开门,深深地呼吸一口雪后的空气,立刻全身通透,清爽到心脾,冬天的气息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有雪的日子,东北的生活特色一下子鲜明了。

首先就是人们走路有了冬的节奏。不管平时走路是步伐沉稳坚定的还是漫不经心随意的,在镜子一样光出溜的路面上,一律都变得小心翼翼。大步流星见不到了,大家都扎撒着手扭着秧歌的小碎步,人显得格外轻盈。见到结冰的地方,孩子自不必说,就是大人也要去打个“出溜滑”嘚瑟一下。偶尔有人不小心“卡个大前趴子”,大家也绝不会嘲笑他,摔的人也不会觉得没脸,扑啦扑啦屁股上的雪继续走道。

傍晚时分就是孩子们的世界了,他们抽冰尜、蹬滑子、打雪仗、堆雪人、踢雪地足球。雪地玩足球激烈程度远超过任何场地,一个平时简单的停球动作,雪地上做起来都格外困难,往往是人的脚已经停止奔跑了,身体却还在向前出溜。所以常看见两个人从不同方向奔向足球,在惯性和雪的作用下,球谁也没碰到,人倒是撞到一起了,球场上喊声不断笑声成片,这种快乐只有东北人才能享受到。

有雪的日子,人们的饮食也有了东北的特色。粘豆包、冻豆腐、杀猪菜,这些只有在有雪的季节吃起来才格外的有味道。这些年东北的炖菜馆开遍了全国各地,但是,真正炖菜的味道还得到东北,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来品尝,因为那粘豆包、冻豆腐、冻猪肉要在天然的雪库中冷冻过味道才正宗,冰箱和冰柜是制造不出那种雪的清新的。

有雪的日子,人们的服装款式也丰富起来。很多南方人以为东北的冬季冷得没有办法生活,其实东北冬季的室内温度要比同期南方室内温度高得多。东北冬季最大的特点就是室内外温差大,往往是室内零上20多度,室外零下20多度。这样的温差就让东北人在冬季一天中要穿到四季的服装,室内夏装,车内春秋装,户外冬装。

说起冬装,不能不提皮草,穿皮草绝对是东北女人的专利,因为皮草一定要在有雪的日子穿才有韵味。雪把天地装扮得玉砌银裹的时候,街上就是皮草的世界了。皮草长款的到脚脖,短款的刚及腰,中款的到膝盖之上,配上长筒靴,使东北女子多了一份华贵,多了一份英气。

东北的女子在衣着上是最幸福的,东北的女孩天生就是衣服架子,最有穿衣服的资本。由于四季鲜明,冬季又有大温差,她们的服装就要比南方的女子多出好多,不是数量多,是季节性的丰富。所以,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绝对是在引领着中国服装的潮流。

有雪的日子,人们的心情也格外的舒展。灰蒙蒙的冬季人们多半是抑郁的,雪后,天空格外的蓝,天地也分外的亮,空气超然的洁净,人们会把多日内心的阴霾一扫而空,心情和雪一样圣洁起来。

人们就是在有雪的日子带着圣洁的心走进新年,走进新的生活,走进新的时代!

有雪的日子真好!

火车窗口

小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我家窗口像镜框,景色一天一个样。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家的窗口正对着一家工厂翻砂车间的暮气沉沉又有些破败的高楼,景色一天一个样自然体会不到。我一直认为火车的窗口才更像画框,景色一时一个样。

汽车窗口是生活写实照片。落下车窗,路上行人车辆触手可及,闹市的喧嚣不绝于耳。每一粒石头,每一个水坑都时刻在提醒,真实的路就在脚下;每一个红灯,每一次急刹车随时扼杀你心灵的游走;扑面呼啸而来的载重汽车填满了遐想的空间。飞机舷窗是一面虚幻的镜子,要么缥缈的白云阻隔了思凡的视线,要么居高临下,看到的景物太小,没有触发想象的细节。唯有火车,他的车窗高于地面很多,观察者有了高度;路基和铁轨保持着景物和窗口的距离,拒绝了擦肩而过情形的发生,景物存在于视野之中,又游离于身体之外,触目可以观察,极目可以想象,火车的窗口成了名副其实的画框。

火车的窗口,微缩的万花筒,只一瞥,人间百态尽收眼底。

当火车在万里平畴奔驰的时候,一望无际的田野尽收眼底,你可以观察近处的玉米苗,看看他们的长势;也可以看看远处耕作的农民,尤其是你看到一个妇女一手抱着怀里的幼儿,一手把着拖拉机的方向盘在翻地的时候,你真的不能不说你看到了一个绝妙的画面。

当火车在崇山峻岭里蜿蜒逡巡的时候,你可以遥望山顶那棵傲然挺立的青松,猜想它的年龄,也许此时,树下有个休憩的猎人,怀抱他那杆发亮的猎枪,手里拿着酒葫芦,美美地喝上一口之后,看着游龙一样穿行的火车,发出会心的微笑;你也可以追逐山下小溪的浪花,品味水中的卧牛石,也许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一个痴情后生会在那块石头上面吹起竹笛,等待来溪边洗衣服的心上人……

当火车穿越城市路口的时候,横杆外的路人就是窗口画面的主角,年轻的母亲轻柔地为孩子整理衣服,恋人们勾肩搭背旁若无人地亲热,壮汉司机不停地按喇叭,小学生左腿支在地上,右脚蹬着自行车的右踏板,不停地在看表……

火车的窗口,浓缩了季节,短短几天,就完成了海南椰风到北国冰天雪地的演绎;火车的窗口,压缩了历史,短短几天,就展示了白墙黑瓦到欧洲风情的变迁。

车轮不停,美景不断,你能说火车的窗口不是画框吗。

防護栏

电焊闪着刺眼弧光,汽锤发出震耳轰鸣,几个工人爬上爬下的忙碌了一天,当房间的最后一扇窗户也被防护栏包围起来之后,一切又归于从前的沉寂。

防护栏将室内与室外隔绝成两个独立空间,同时,也把我的心彻底与世隔绝。

住了9年的7楼,从来没有想过安防护栏的问题。每每第一缕晨曦点燃天边云霞的时候,推开窗户,把头探出窗外,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然后伸着懒腰遥看远山沉睡,烟萦雾绕;鸟瞰街道初醒,风摇柳梢;俯视老人晨练,商贩奔忙;聆听鸟鸣鸽哨,悦耳晨钟。赏玩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夜晚习惯倚坐在窗台之上,数万家灯火,迎扑面清风,听情人夜语,赏万点霓虹,散去一身疲惫后,酣然人睡。那时节,心灵在室内窗外自由游走,身体属于窗内的房间也属于窗外的世界,世界在眼前也在心中。

去年8月搬进了新居,新居在二楼。从装修开始亲属朋友就不断提醒我安装防护栏,但是我对那个防护栏真的是不喜欢,好端端的落地阳台,硬生生扣上一个铁栅栏,想想就不舒服。追求心灵自由的结果导致毛贼人室行窃,无情的事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防护栏安上了,全家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安全感油然而生。还得感谢那个贼,如果不是被盗,防护栏一定让人感觉压抑,可是一场惊吓之后,内心产生了对防护栏的渴望,不但先前的反感荡然无存,而且还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鲁迅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我也一向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事实证明鲁迅错了,我也忘记了太阳下面还有阴影。从不喜欢到依赖,心路居然那么短暂。向善向美如同爬山,步履艰难,放弃她有如坐滑梯,顺畅无比。

但是我真的不甘心,难道这个世界真的需要防护栏吗?

喜欢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独上高处遥望万家灯火。那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形形色色的灯,如梭如炬,似霓似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灿烂,比天上的星星更斑斓耀眼。望着街道上游龙一样蜿蜒行走的灯光,有时候思绪会尾随它走得很远很远……

我常想,在那个蛮荒的岁月,人世间的第一盏灯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人点燃的?

也许月亮就是人世间亮起的第一盏灯。栖息在树上的人们,仰望月亮,编织着心中的神话。于是月亮里面有了偷吃圣药的嫦娥,有了砍树不息的吴刚,有了可爱的玉兔……也有了后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情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

也许闪电点燃人世间第一簇野火,那冲天而起的森林之火照彻天宇,赶走野兽,也惊呆原始的人。当人类祖先尝试着把火种点燃在山洞里面的时候,光明驱走的不仅仅是黑暗,也开始把文明的火种点燃;篝火送来的不仅仅是烤熟果腹的食物,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食粮。

熊熊的篝火,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围绕着篝火,人们用肢体语言抒发着内心的愉悦,让心中的美和火焰一起升腾。时至今日,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依然喜欢围绕篝火跳舞,都市的人们也喜欢举办篝火晚会,这一切也许是第一盏灯火留给人们的印记太深的缘故吧。

背对篝火,远古的人们把自己舞动的身影固化在岩壁上,把自己捕获的猎物的图像刻在岩洞上,这些简单的符号,成了后来画家们顶礼膜拜的图腾;一些有想象力的古人则躺在篝火边构织出悦耳动听的抬木口令——原始的诗歌,跳动的火焰不断点燃他们新的灵感。

火焰在升腾,幻化出无数盏灯,慢慢地从我眼前划过。

一盏锈迹斑斓的古铜灯下,屈原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深深地刻在竹简上,也深深地刻在有识之士的心中。

雪花飘过,茅庐的门紧闭,晃动的灯影下,诸葛亮眉头深锁,三分天下的成竹了然在胸。

灯笼高高挑起,室内亮如白昼,“精忠报国”几个大字分外醒目!岳母把字刺在岳飞的背上,岳飞把字的内容演化成直捣黄龙的豪情!

一盞油灯已经点燃了8天,灯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支毛笔,就是这样简陋的杨家岭窑洞,毛泽东主席写下了震惊中外的鸿篇巨著《论持久战》,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灯啊!你见证了人类前行的历史,也记下一个个与你相伴的身影,是歪是斜,是端是正!

身旁的一盏园林灯亮了,橘红色的灯光柔和地洒在路边的草坪上,使夜晚显得那样的温馨祥和,披着一身橘红,我融入了万家灯火……

猜你喜欢
皮草篝火东北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舒适皮草
大东北的春节
秋火
雨后
奢华皮草
趣味皮草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