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泵的机泵工作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常明月
石油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常明月

x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各大油田的开采效率较以前大有提高,现如今,我国各大油田在开发注水过程中高压柱塞泵凭借其高扬度、高泵效等优点在各大油田的注水量小、注水压力较大和注水压力不稳定的区块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由于高压柱塞泵的工作环境特殊和泵体本体内压力太大、流体不均匀等原因,因此机器内部零件极易损坏,使泵机容易带病工作,导致其机泵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本文对高压柱塞泵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行研究。

关键词:柱塞泵;机泵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柱塞泵是隶属于往复泵的一小泵种,属于体积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率、易操作、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液压机、油田注水开采等场合。但由于目前油田注水开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压机泵极易损坏,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甚至会影响油田开采工作进度,大港第六采油厂所采某油田所用的是大港中成公司所产的一款柱塞泵,因为机泵压力高、振动大,常导致各部件损坏,因此,本文以此为例对该机器的工作效率及其如何改进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机械效率测量

1.1.计算柱塞泵输出功率

2. 机械效率测量影响因素

在目前,我们再对高压柱塞泵的机械效率进行测量时,流量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不同的流量计计量原理不同,使用范围、参数指标都有差别。现阶段我们在油田注水开采工作中所使用的柱塞泵注入的主要介质是含油污水,含油污水中由有油、部分活性物质等有粘附性的物质和部分金属离子等易造成污染的组分,因此我们在进行测量时应该先对各种流量计的性能和相关参数进行了解和熟悉,在使测,经过对比,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柱塞泵在工作中,因为自身泵体的特性包含振动大、压力高等特点,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因此, 泵机容易出现损坏现象,维修处理措施也就相应变得频繁起来。

3. 提高泵机工作效率方法

3.1. 泵机的定期养护

高压柱塞泵因为其特殊工作环境以及泵机本体原因,导致泵机极易出现损坏,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泵机状态进行检查,对柱塞泵主要零部件、润滑油等进行检查,如发生零部件损坏、润滑油变质,则需要及时更换零部件和进行清缸处理,在进行零部件安装时,工作人员需对其引起重视,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引起摩擦,导致泵机工作效率降低。

3.2. 泵机电力及皮带张力的科学设置

柱塞泵的电机选择也是泵机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選取高性能、高效率的电机,使得电机转化率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在电力保证皮带传送效率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应该科学的对皮带张力进行设置,减少皮带和电机间的摩擦程度,根据实践证明,在皮带张力为 600 牛顿时,此时电机和皮带间的磨损最小,在日常工作时,工作组人员需要对皮带进行检查,定时对皮带松紧度进行调整,保证工作效率。

3.3. 泵机水压机的科学设置

高压柱塞泵的泵体内的水压力过大是零部件容易损坏的原因之一,因此,工作人员想对泵机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的前提之一就是工作时的供水压力和排量进行科学的设置,减少对泵机零部件的损坏, 有研究发展将工作环境供水压力设置为 0.30MPa 左右,此时柱塞泵的容积效率最高,此时机泵工作效率可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

通过本文对在同一台机泵上不同流量计的使用所产生的数据静音比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流量计的使用是会对柱塞泵的机械效率产生影响的。比较用电磁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可以发现在使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测量时,测量的流量有下降趋势,有一定不稳定性,而且电磁流量计比涡轮流量计更易附着粘性物质和沉淀;在使用涡轮流量计进行测量时测得的流量较电磁流量计而言有明显下降,但是数据比电磁流量计更稳定,而且,在测量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让机泵在高效率区间运行得到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锐华.基于 ADAMS和 AMESim的浮杯式轴向柱塞泵联合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 陈辉,孙秀芝.低摩阻泵漏失量及摩阻分析研究[J].石油机械, 2013,41(03):11-14.

[3] 杨逢瑜,马德江,马毓姝,温亚飞,胡敏.残留容积对柱塞泵容积效率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01):110-113.

[4] 王勇刚.小型液压挖掘机柱塞泵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 [5]赵翠萍.JBP-40型径向柱塞泵公称转速和额定压力的确定因素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