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9-09-10 07:22
校园足球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足球青少年

2018年,各省(区、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校园足球发展思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使校园足球工作努力奔跑在精细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一、校园足球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各省(区、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普及推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理顺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政策落实,陆续出台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和条件保障等制度文件,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调研评估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调研评估指标体系》,对26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了全面调研与评估。吉林省教育厅联合省体育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和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校园足球、冰雪运动、体质健康监测等重点工作。山西省、河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海南省等地制订印发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方案,明确夏令营的目标任务、活动规则、组织管理、工作要求、省级最佳阵容选拔、等级运动员认定办法和等级运动员升学政策等重要事项。湖北省研究制订《湖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和办法,定期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印发省级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目标。安徽省出台《安徽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评价。四川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是校园足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细化《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与评估细则》,制订“10个有”和“5个一票否决”标准。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各水平阶段足球课学习内容和要求。江西省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江西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着力解决校园足球师资问题。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体育局制订《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管理规定》,开展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注册工作。贵州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通知》,对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提出了9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更加坚实

1.校园足球教学体系不断夯实

教学是基础。各省(区、市)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丰富校园足球教材资源,开设多层次、多门类的校园足球课程,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更加健全。

浙江省出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足球教学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陕西省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全省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81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把足球课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将足球学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内容,在升学录取时允许足球特长生合理流动。福建省严格落实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的要求,普通学校每学期开设10课时左右的足球课程。在确保开足足球课的同时,组织专家编写《校园足球教师指导用书(中、小学版)》和《福建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训班教案集》,保证课堂教学规范化。上海市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和大学个性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2018年,全市22所小学、23所初中、112所高中和10所高校实施了改革试点,徐汇区、闵行区、宝山区等3个区全区整体试点。内蒙古自治区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配发《内蒙古校园足球》系列教学图书,完成蒙古版翻译和配发工作。

2.校园足球训练体系更加科学

训练是重点。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校园足球训练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陕西省成立校园足球训练中心,依托西安体育学院师资力量和教练员队伍,从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和联赛中选拔优秀队员,积极建设初中、高中校园足球省级最佳阵容。上海市形成“联盟校+特色校+精英训练营+传统项目学校+校办二线队+市级学生训练基地”“六位一体”课余训练立体推进格局,构建大中小学有序衔接的课余训练体系,建立优秀足球苗子选拔机制,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实现有序衔接。海南省文体厅和琼中县教育局全方位协调提供训练场地,琼中县政府专门划出1571亩土地规划建设足球小镇,划拨120亩土地投资900万元规划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为琼中女足训练提供优越条件。

3.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更加完善

竞赛是关键。各省(区、市)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逐年攀升,校园足球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大。

河北省牵头举办第一届京津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争霸赛,来自京津冀14个试点县(区)的46支代表队,共800余名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和30余名省(市)、县(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齐聚河北省曲周县,其间举办了120多场精彩比赛。山东省举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为优秀足球运动员颁发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人数达140万人次。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人数均超过100万人次。贵州省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人数超过65万人次,县级以上比赛场次超过1.3万场次,参加县级以上校园足球竞赛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次。河南省举办第四届“省长杯”校园足球暨传统体育足球锦标赛,18个省辖市和省直管县的128支中小学代表队和30多支大学生代表队近3 000人参赛。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四级两段两制”联赛共有12746队次、18.99万人次参加,进行2.4986万场比赛。相比2017年,参赛队数增长3倍以上,参赛人数和比赛场次增长2倍以上。浙江省校园足球省、市级联赛比赛场次达3 000场以上,参赛学校500所以上,参赛球队500支以上,参赛人数近5 000人次,嘉年华参与人数2万人次以上,全省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人数达50余万人次。辽宁省组织开展省级校园足球比赛9项,比赛场次816场,8 420人次的大、中学生参加省级校园足球比赛。福建省近900支球队、1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市级校园足球联赛,比赛5 250场。

三、校园足球条件保障体系更加稳固

1.校园足球师资队伍不断增强

师资是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保障。2018年各省(区、市)通过加大体育教师招录力度、加强足球师资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建设。

吉林省长春市举办首届中国娃娃足球幼儿教师(园长)培训班。广东省的广州体育学院、嘉应学院先后成立足球学院,逐步解决足球教师来源不足问题。天津市下拨经费为全市各区聘用2~5名校园足球指导专家,指导各区周末训练营和校园足球推广活动,弥补专业教练员不足等问题。河北省组织开展小学校园足球专项师资培训71期,3 113所小学、3 96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足球教学专项培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成立校园足球教师培训中心与研究基地。江苏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成立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科学研究、专业咨询、业务指导等作用。山东省加强国际合作力度,与意大利对华友好协会联合开展“共享足球教练员”项目,引入意大利足球外教短期执教。

2.校园足球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018年,各省(区、市)在中央财政校园足球专项扶持资金带动和辐射下,加大省级校园足球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积极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加强校园足球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满足校园足球活动需求。

四川省大力支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2018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5 000万元,累计投入已达1.26亿元,撬动各级财政和学校总投入超过20亿元。辽宁省省级财政投入校园足球专项补助资金1 111万元。福建省把“青少年校园足球场地新建改扩建工程”列入201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投入1.56亿元,計划新建改扩建青少年校园足球场地219片。广东省积极改善硬件条件,把场地建设纳入教育现代化验收指标,2016—2018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校园足球。海南省和市县政府将中小学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资金项目,2018年省和市县财政投入校园足球资金约1.8亿元,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省学校全面改薄和农村初中改造等省政府重点工程,全省新增足球场地约1 000亩。江西省2018年投入1.2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60多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上海市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校园体育场地开发和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笼式足球场”、全天候智能操场等,探索学校与社会公共足球场地共享机制。天津市财政每年投入校园足球2 300余万元,对每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支持10万元,每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每年支持30万元。西藏自治区将校园足球活动场地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中小学足球场地设施建设,2018年共投入资金4 110余万元,用于34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新建和改造。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年投入3 000万元对部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场地进行提质改造,3年来全省新建和修缮校园足球场地900余片,各级资金投入达3亿元。甘肃省教育厅指导各市(州)教育局开展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主体的“校园足球传统学校”创建活动暨“星级”锦标赛活动,给予每所星级学校2.5万元的奖补经费。重庆市财政拨付校园足球专项经费830余万元,区县财政拨付校园足球专项经费3 000余万元,学校自筹校园足球专项经费5 000余万元,吸纳社会支持校园足球资金100余万元。2016—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国家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初中工程、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校舍保障长效机制等项目工程资金和兵团各级自筹资金,新建运动场39个。目前,兵团已有208所中小学校拥有塑胶足球场,占兵团中小学总数的71%。

3.校园足球运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牢固

各省(区、市)加强校园足球运动风险管理,健全校园足球安全防范制度,完善校园足球保险机制。

陕西省印发《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校方责任险工作的通知》,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增加校园足球险,建立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有近2 700所学校自愿参加,覆盖学生170余万人,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校园足球运动的长远发展。青海省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参加校园足球竞赛的学生购买相应险种,充分发挥了保险在化解校园足球矛盾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浙江省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制订校园足球安全防范制度,实现所有校园足球参赛人员学校有保障和校园足球运动伤害保险双重保险。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各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都到位的情况下,出现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不得认定为教学事故,不得追究体育教师和相关组织者的责任,不得影响相关人员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追究学校和校长的责任,不得影响学校的评优评先。

四、校园足球工作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持续涌现

在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各省(区、市)探索了大量较为成熟的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进一步提升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掀起了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探索实施“小足球计划”。江苏省稳步推进幼儿足球,举办“童趣足球”观摩活动,命名135所幼儿园为江苏省足球特色幼儿园,探索建立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足球人才培养全过程输送通道,夯实推广体系人才基础。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等地建设省级校园足球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校园足球科学化管理水平。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足球协会、苏宁体育签署备忘录,集中四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河南省启动校园足球文化大篷车公益巡展活动,开设校园足球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宣传交流全省各地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与河南日报签订协议,开设“校园足球之窗”专栏,与河南省影视集团合作拍摄6集校园足球科教片,连续3年举办河南省校园足球高峰论坛和颁奖盛典。上海市学生参加校园足球等赛事情况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18年上海校园足球注册学生运动员人数已增加至3万余名。江苏省每年举办全省校园足球现场推进会,召开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高中学校与高校需求对接会。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安徽农业大学建立由自闭症儿童组成的星之梦足球队。贵州省批复同意贵阳市观山湖区外国语实验中学、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在全省范围招收足球特长生,贵阳市第十六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等一批初、高中学校在本市(州)范围招收足球特长生。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全区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节。山东省支持重点高中招收足球运动尖子学生,济南市、青岛市、枣庄市等市出台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办法,支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拿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专门招收足球运动特长学生。

(执笔:朱红松 樊泽民)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足球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让足球动起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