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将超越人类

2019-09-10 07:22埃德·里吉斯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计算机人类

埃德·里吉斯

预测明年(或下周)的iPad会是什么样就已经够难了,要想知道150年后计算机大概长什么样几乎是不可能的,150年对技术发展而言如永恒般漫长。不过,技术先知、计算机先驱和研究人员在有关未来的问题上向来以大胆奔放著称,所以我们想问问也没什么坏处。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吧,在遥远的将来还会有计算机存在吗?

“未来肯定还是有计算机,”牛津大学纳米技术“祭司”埃里克?德雷克斯勒如是说,“那时的计算机是比汽车轮子还要根本的工具”。但是以预测为生的斯图尔特?布兰德却拒绝预言未来计算机的样子,哪怕推测一下也不干。“也许因为我是个专业的未来学家,我知道对未来进行精确的预言到头来通常难逃后人的耻笑,所以我尽量与之保持距离。我甚至不喜欢评论别人所做的此类预言,这样做感觉像是在翻看他们的病历,冒犯了他人的隐私,因为你会看到太多的缺点或是幻觉。”

乔治?戴森,曾写过一本有关计算机和全球智慧的书,他说,”要说起50、100或是150年以前的计算我可以跟你侃侃而谈,但要是谈50、100或150年以后的计算就无可奉告了。真的没法预测,唯一可以保证的是,所有的预言都将是错误的。”不过,他随之就动摇了一下,给出了一个预言,“150年之后绝大多数重要的计算都将是模拟计算(analog computing,基于同样的原因,绝大多数重要的数字都是实数,而非整数),全数字计算(all-digital computation)的概念将成为老古董。”

伊万?萨瑟兰是交互式绘图程序Sketchpad的发明人,该程序已成为今天无处不在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基础,他说,“15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我没任何看法,要想看见未来,去问那些创造它们的年轻人吧。”“我怀疑年轻人也不知道,”文顿?瑟夫是萨瑟兰的朋友,身为“互联网之父们”中的一员,他现在在Google工作,他认为,“实际上,那些试图从量子角度降低任何计算所需最低能耗的研究中,可能藏着一些有关未来的启示。另外,我们在人类大脑中见到的那种异步并行(asynchronous parallelism,所谓异步是指计算机的运行不是由单一一个负责时序的中心时钟控制)的运行方式,也许会在‘硬件’中实现,不过我更倾向于相信,未来我们能用更为普通的硬件架构,来实现一些目前难以轻易实现的计算。”

丹尼?希利斯是庞大的超级并行计算机“连接机”(Connection Machine)的发明人,他说:“我们还会有计算机,但它们也许不再由电子器件构成。这些计算机将更紧密地与我们的意识相连,比今天我们通过屏幕和键盘所形成的联系更为紧密。其中一部分可能直接植入我们的身体,届时人和计算机的分界线可能会变的模糊起来。”

内森?米尔沃尔德是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他对这个问题同样持肯定态度,“是的,150年后仍会有计算机,但它们将面目全非。如果你去问爱迪生或是特斯拉今天会不会由电机,他们多半也会回答是,他们猜对了,我们身边每样机械里都有上百个微型电机,偶尔你还会碰到一个能从外形上识别出来的大电机,但绝大多数都已‘溶解’在我们生活之中。150年后的计算机也将如此,个别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与今天的计算机相似的机器,但大多数计算机都将隐身于我们周遭的事物之中”。

“到那时候,计算机的威力将更为巨大,它们将比人类更聪明,如若不然我才真感到吃惊。这会让某些人很不舒服,这些人认为我们理当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东西,但曾几何时,这类人也自信人类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但现在在机器面前人类简直不堪一击,我们坦然接受了这一点。今天的计算机在某些狭窄的领域中已经比人要优秀,这些领域会慢慢拓宽,直到计算机全面超越人类。”

迈克尔?弗里德曼是微软公司Q工作站(Station Q)的研究人员,Q工作站专注于研究拓扑量子计算(topological quantum computing),弗里德曼则认为,“植入器件不会那么普遍,未来的人体改造会与现在差不多,更注重美丽与外形,而不是计算能力。但是计算器件会变得更小,而且能直接与我们的大脑相连。通过与大脑语言中心的应答,特殊的眼镜或头上的帽子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门外语。”

弗里德曼接着补充道,“计算将渗透到环境之中,随着复杂任务(例如通过眼镜翻译外语)所需功耗的降低,不发热的约瑟夫森结逻辑计算机(Josephson logic computers,利用约瑟夫森结代替现有邏辑门制成的计算机)将散布在我们周围。数学的黄金时代将持续繁荣下去,直至人机互动达到难以察觉的完美境界。科幻小说作家担忧那时人类会被机器取代,但150年后的人将能完成更多任务而且做得更好,超过此前任何时代,马拉松世界纪录变成1小时58分59秒,人们不借助绳索也能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巨石山的诺斯线轻易登顶(巨石山是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一座著名的岩石山峰,拥有高达1000米的垂直岩壁,诺斯线是登上峰顶的一条快速攀爬路线)”。

嗯,也许吧。所有这些预言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违背了计算不可化归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原则,而该原则从认识论上阻碍着我们认识未来。按照史蒂芬?沃尔弗拉姆(著名数学软件Mathematica的发明者)在他的《一种新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一个系统被称作计算不可化归的,是指该系统“在实效上,无法通过比该系统自身演化更少的计算步数,来预测该系统未来的行为。”换句话说,“没有一般的捷径,你得把所有杯子都翻开,才能知道哪些下面藏了乒乓球。”

通向未来计算机的技术之路似乎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化归系统,它将集万众于一体,其中包括无数人类的判断、技术创新、市场驱动和消费者的选择,看上去没有任何方法能预先知晓,这些力量和判断将会以何种方式在相互应答之间塑造出技术的未来,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知道未来的计算机究竟样貌如何,而只能静待150年的时光流逝,让后人一探究竟。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计算机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人类第一杀手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谁变成了人类?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比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