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三对三”比赛的探析

2019-09-10 07:22赵学功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阵型接发球后场

赵学功

摘 要 随着国内羽毛球运动在多层次和多层面的不断发展,国内羽毛球运动逐渐向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约有2亿人在参与羽毛球运动。在羽毛球的发展中“三对三”比赛应允而生,它体现了羽毛球运动的竞赛性和娱乐性,深受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羽毛球“三对三”比赛的起源、规则、技战术的分析,推动羽毛球“三对三”比赛的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 羽毛球 三对三

一、羽毛球“三对三”比赛项目的起源

羽毛球“三对三”比赛项目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羽毛球比赛项目中隔网对抗的双方各三个人,通过特定的规则加以限制的混合项目。“三对三”项目最初见于专业队平时训练之中,通过增加一人的方式,达到强化队员在高速对抗中提高平抽快打的能力以及增加趣味性,调节运动员训练状态等目的。比赛方式主要以男女混合进行,其中有两男一女混合、一男两女混合、另外女子三人组合以及男子三人组合也经常出现在比赛之中,其中最常见的以两男一女混合组合。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群众羽毛球也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2010年7月在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倡导下,由李永波捐赠并冠名的“李永波杯”全国业余两男一女混合组合“三对三”比赛项目正式在京启动,本次比赛共设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沈阳、杭州共六站,首战将于8月中旬在北京开站,随后其他五站也陆续开战,而傅海峰、鲍春来、陈金、张宁、谢中博、王琳更是分别代表六大赛区,作为领队。这标志着“三对三”项目正式以比赛形式呈现于公众眼前。正如李永波总教练所说:“三对三项目,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羽毛球的快乐,让羽毛球爱好者通过这种比赛,慢慢的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集中之后,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竞技场上职业羽毛球比赛也会带来一些好的启发”。随着业余“三对三”项目影响力的扩大,加之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中国羽毛球队一直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正式比赛中增设新的比赛项目,从而增加在大型比赛中中国队夺金的胜率。2013年9月“三对三”项目在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比赛中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标志着“三对三”比赛项目在我国正式成为职业队比赛项目。这在一方面也印证了李永波总教练所说:“将三对三比赛项目正式引入到职业比赛中,除为了增加趣味性,增加羽毛球全民影响力之外,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也是想以此影响国际羽联,从而增加比赛项目,扩大我国夺金的几率。”总之,“三对三”比賽项目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优势逐渐由背后走向场前,此项目的兴起对于现如今正处于沉寂的世界羽毛球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泉,也势必推动世界羽毛球的发展。

二、羽毛球“三对三”比赛项目的规则演变分析

“三对三”项目最初出现于专业队的训练之中,教练员为了达到特殊的训练目的,对于其规则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遵循了双打的比赛规则。民间业余球友,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业余界中对“三对三”比赛规则也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对发球和接发球规则限定方面,有些限定为每队比赛之前先确定第一、第二和第三发球和接发队员,在比赛中按照相互对应顺序参与发球和接发球;而有些则限定每队比赛之前先确定自由人,其既不参与发球也不参与接发球,另外两名队员则依据双打规则参与发球和接发球。另外在比赛胜负方式判定层面,有些比赛规定为按照双打的胜负判定方式,实行21分制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而有些比赛则规定整场比赛共30分钟,又将整场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中场休息3分钟,如果时间结束比赛仍在进行之中则此回合结束之后比赛结束,若比分相同则需加赛一球,一球定胜负。总之,业余界对“三对三”比赛规则所进行的有效尝试,对“三对三”进入正规比赛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加快了其自身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业余界对“三对三”比赛进行诸多尝试的背景下,2010年8月中旬举行的首届业余正式“三对三”比赛在综合诸多因素的情况下,竞赛规程对其规则定义如下:

(一)发球、接发球规则要求

1.发球区域限制:与国际比赛中双打发球有效区域相同;

2.比赛开始前双方发球和接发球队员不限;

3.每一回合开始时,参与接发球的一方有且仅有一名队员在接发球区域内参与接发球,其他队员不得干扰和影响发球和接发球队员,发球之后场上队员位置不限。

(二)比赛胜负判定方式

1.比赛采用三局两胜21分每球得分制;

2.比赛采用计时方式,整场比赛共2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各1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在比赛规定限制时间内,比分高者即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比赛规定时间结束,场上仍进行比赛则此回合结束之后比赛结束。若在规定时间内双方打平,则需加赛一球,一球定胜负。

(三)补充说明

1.发球时间限制:从上一回合结束到下一回合开始中间不得超过10秒;

2.暂停限制:除中场休息3分钟之外,整场比赛双方各有一次因伤病暂停的机会,伤病暂停时间为不超过5分钟;另外上下半场每队各有一次比赛技术暂停的权利,技术暂停时间不得超过30秒,暂停可由场外教练员、领队和场上队员提出,但只能在球形成死球而下一回合还未开始之前提出,如若不然则会被视为干扰比赛,违反比赛规定此球可判负。暂停结束后,队员和教练员必须回到指定位置,否则被视为延误比赛扣一分,情节特别严重,裁判有权判定本场比赛该队为负。

在2010年至2013年连续举办三届业余“三对三”比赛的前提下,中国羽毛球协会对“三对三”比赛的竞赛规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完善,也为其进入职业比赛奠定了基础。在李永波总教练的大力提倡和李宁公司的极力推动下,“三对三”比赛项目在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2013至2014赛季首次进军职业队,羽超联赛根据自身实际和项目发展需求对其规则限定如下:

(1)发球、接发球限制

①比赛开始前,每队需固定两名队员,按照国际羽毛球双打规则参与发球和接发球,另一队员为自由人,场上位置不限但要求既不能参与发球也不允许参与接发球,整场比赛参与发球和接发球的固定队员在发球和接发球过程中不得更改各自位置;

②发球队员发球时,场上其他队员在不阻碍和干扰对方视线的情况下,场上位置不限,但不得离开场外。

(2)其他规定

①勝负判定方式:采用11分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在每局比赛中,当一方得分达到11分且领先对方至少2分时该局比赛结束,若比赛双方战成10平时,则一方需领先2分即可获得该局胜利,若双方得分战成14平时,采用一球定胜负任何一方得分先到15则该队获得该局胜利;

②比赛间歇:每局比赛中间无间歇时间,两局之间有且仅有不超过120秒的休息时间;

③比赛中双方任何队员都不得离开场地规定区域。

综上所述,在以李永波总教练为主要推动人物的共同努力之下,羽毛球“三对三”比赛,正由场下逐渐走向公众面前,其规则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三、羽毛球“三对三”比赛的技战术应用

“三对三”比赛项目是在双打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羽毛球场地设计之初也仅仅是通过不同的标志线来区分单打和双打区域,如今“三对三”比赛在场地区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人,这势必会对队员之间和自身技战术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观看业余比赛和职业队比赛,通常情况下对其要求为网前技术好或实力相对较弱的队员站在前场,而后场进攻能力强的选手则站在后场,其技战术打法具体要求可归纳为;

(一)三角形站位

“三对三”比赛项目由于速度快,攻防转换节奏快,这就要求队员在站位上必须要有所侧重。无论是发球和接发球,以及进入比赛环节,“三对三”羽毛球比赛都需遵循三角形站位原则。例如,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发球队员和接发球队员站在指定区域,而不参与发球和接发球的队员,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需遵循三角形站位原则,具体要求为,不参与发球和接发球队员需站在场地另一侧的前后位置。以发球为例,如本方队员发前场球,则另一侧站在前面的队员稍微同向后侧,而站在后场的队员则需向发球队员一方的后场左右移动;若本方队员发后场球,则另一侧站在网前的队员继续站在网前位置可稍向发球队员移动,而发球队员则需往同侧直接后撤至中场站位,站在后场的同伴也需直线前移至中场站位。总之不管场上如何变化,“三对三”羽毛球比赛都需遵循三角形站位原则。

(二)分工明确

“三对三”羽毛球比赛采用双打比赛区域,在场地区域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进攻和防守区域都相应减少,这就要求队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否则极容易由于相互抢球或让球而让本方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情况下,实力较弱或网前技术较好的队员站在小区域网前,随时准备封网,只负责网前区域提防对方回放网前或高吊网前,而后场进攻能力比较突出的队员则主要负责后场,通过连续的进攻直接得分或为网前队友创造得分机会。另外,由于“三对三”比赛攻防转换节奏快,这就要求中间队员根据场上瞬间万变的的形势前后及时补位。

(三)基本阵型

根据田麦久的项群理论可知,体育项目根据其竞技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而羽毛球运动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目,这就形成了羽毛球的“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运动员在技术风格的指引下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比赛中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达到控制对手掌控比赛的目的,而比赛对手也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实施反控制策略,争取场上主动。因此,根据场上形势的变化,可以大致将羽毛球基本阵型分为进攻阵型和防守阵型。“三对三”比赛项目根据其项目的特点,其进攻阵型主要表现在:当比赛一方在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处于进攻状态时,前场需安排两名队员通过后场队员创造的机会随时准备封网,而后场则只需分配一名进攻队员,通过连续的进攻手段为网前队员创造机会或直接得分,以免后场队员过多出现抢球或让球,反而让本方处于不利地位。“三对三”羽毛球比赛防守阵型具体要求则为:当比赛一方处于防守被动地位时,由于球速快,节奏变化快,此时就要求后场需安排两名队员,通过分工各守半区,多采用挑高球技术,消耗对方进攻队员体力,以此减轻防守压力,而前场只需安排一名队员,防止对方进攻队员在进攻节奏变化时出现轻吊网前。“三对三”比赛由于球速快,这就要求不管是处于进攻阵型还是防守阵型的网前队员,在比赛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特别是处于防守一方的网前队员,切忌注意力分散,以免因球速快而造成误伤。

参考文献:

[1]许斌,高诚,田婷婷,汤如婷.羽毛球“三对三”模式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13(1).

[2]焦玉娥.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5).

[3]林传潮,任春晖,刘国珍.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

[4]李鸿州.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阵型接发球后场
受限水声阵列阵型定位算法比较研究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直击2021奥运新增项目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欢乐世界杯之排兵布阵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4141阵型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区域防守的特点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