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

2019-09-10 07:22徐丹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建筑现状

徐丹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工程技术越来越完善。今后应重视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开发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以灌注桩为重点,发展成桩新工艺、新设备,实现配套化、系列化;完善开发基坑支护技术;研究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把我国地基基础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现状;发展

1 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

基础工程研究工作是一项综合应用岩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改变恶劣的天然地基条件,使地基及基础能够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工程技术。我国国土辽阔、地质差别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震区域面积占比大的复杂地质条件,对基础工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基础工程的隐蔽性、安全隐患的潜在性、地基处理的困难性、施工工期的紧密性,且基础回填速度较快,加之各地区地基条件千差万别,直接导致了基础工程在施工和质量控制上的巨大困难。所以在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工程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充分控制、严格把关,避免造成损失。

2 我国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

2.1 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的埋深和尺寸都相应加大,基坑支护也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然而关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计算和基坑支护设计所需的变形和强度、两类土性参数及其测试技术仍然沿用只适用于传统浅基的模式,这势必影响设计计算的可靠性。我国对表征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水平,但却未能付诸应用。

2.2 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就其加固机理不同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压密固结法,如重夯、强夯、真空预压、降水预压、堆载预压、吹填造地等,适用于大面积松软地基处理。第二大类为加筋体复合地基法,如砂桩、碎石桩、素土桩、搅拌桩、粉喷桩、夯实水泥土桩、CFG桩或素混凝土桩等为加筋体的复合地基。其中孔中强夯素土桩、夯实灰渣桩、夯实水泥土桩、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为我国自行开发。复合地基法已成为我国地基处理的主导方法,它适用范围大,可根据土性、地下水位、承载力要求、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供应条件、施工环境等,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桩体强度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第三大类为换填垫层法加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这类方法适用范围小。第四大类为浆液加固法,如水泥注浆、化学注浆等,主要用于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处理。

2.3 基坑支护

8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大量兴建,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传统的排桩仍是支护体系中的主导型结构,非软土地区以锚杆为主,软土地区以内支撑为主与此配套,形成桩锚、桩撑复合支护体系。地下连续墙由于造价高,施工设备仍以引进为主,目前仅使用于基坑深度很大的高水位场地的少量工程中,逆作法仅在很少数工程中应用。以深层搅拌加固土体形成重力式支挡,用于软土地区的浅基坑,既挡土又截水,取得一定经验。近年来按新思路开发的支护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种新体系是逆作拱墙,采用分层挖土,分层逆作拱墙,适用于非软土场地,造价仅为传统排桩等支护的50%-70%。另一种是喷锚和土钉,也是采用分层开挖,逐层支护,适用于低水位非软土场地,造价仅为传统支护体系的40%-60%。排桩帽梁及内支撑设计也有所创新。

3 我国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

3.1 合理设计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案和地基类型

在设计这个环节施工企业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合格的建筑施工是否能安全结束工程周期,根本保证还在于最初的设计环节。一个科学、智能的建筑施工方案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步骤。从最初的施工地勘察、到对施工地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到最后的总结出各项重要施工参数并设计出与之符合的施工方案,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建筑地基的类型选择就是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建筑地基选择什么类型、采取怎样的施工方案、如何削弱不同地形的建筑阻碍力都需要经过细细考量。例如建筑物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受力时,地基自身的承受力过大,无法继续承载后续的建筑高度时就需要采用独立性的建筑基础,用以增加地基的承受能力。如果建筑的地基比较松软胆,要想在该特性的土壤上开工高层建筑物就必须要增加地基接触面积的筏形地基,用以扩张土壤的承载面。

3.2 完善现有地基处理技术,开发地基处理新技术

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了,面对开发地基过程中面临的新的棘手的问题,现有的基础工程技术已经不能给解决了。所以建筑企业不能够再企图通过节省该研究問题的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而是应当在技术更新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让员工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让施工团队能够使用到更先进的设备。在设计开发新技术时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待不同的山谷沟壑、围海造地,应超前策划,采用预压、强夯等低成本方法先行处理,以满足市政设施和多层房屋对地基的基本要求。

3.3 研究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推动基础工程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已经逐步扩展到各个领域,同样对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环节依然能够尝试采用计算模型的办法来增加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团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展开调研,收集每一次的施工场地和施工现场状况来研究各类复合地基的性状,改进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研究各种土质中各类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及支护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改进支护设计方法。在科研方面的投资一定不能少,智能化是我国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建筑作为生产生活之根基,必须也要推动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施工的精准性。

结语

建筑中的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的祭奠部分,但是目前很多我国的总体建筑施工企业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施工企业资金雄厚、高技术专业人才多,而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低廉,多为非专业人士。在面临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存在着较大区别。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对施工技术革新和创新的必要性,要及时的总结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企业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

参考文献

[1]王贵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6,(02):159.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建筑现状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西南石油大学获批第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