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10 10:55冷烽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云平台物联网

冷烽

摘要:在院前急救工作中,为了为抢救争取时间,提升救治效果需要协调各个环节,传统急救系统容易造成病情的延误,因此,医院需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我国的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异地专家会诊和区域协同救治,成为医疗急诊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分析了国内医疗急救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云平台;物联网;院前急救;应用

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公众对院前救治质量有更高要求。我国目前的院前急救体系相比过去传统的医疗救治体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院前急救领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前景,为更好的实现急性病救治和预后带来希望。院前急救也叫现场急救,主要是指危重病人人院治疗之前的急救环节,不仅需要急救服务的到达速度、更需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使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为住院继续医治和预后奠定良好基础。院前急救体系中包括三个互相协调支持的环节,分别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以及监护室,而院前急救是系统中的首要环节,需要对急救呼叫进行及时应答,快速准确的施救和运送病患。

一、我国急救医疗的发展现状

(一)急救设施落后,急救专业性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病患病情的延误与急救软件硬件设施落后有很大关联性。硬件设施方面主要表现在院前急救救护车中的设备落后,除了抢救型和专科性救护车可以满足更为专业的急救需要以外,普通救护车往往无法满足急救要求;软件设施方面主要表现在参与急救的医生专业水平不足,经验缺乏,再加上与上级信息传递不准确,使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救治,造成病情延误。

(二)接诊环节繁琐,错过救治时机

在病患运送至医院后由于主治医生不了解病人情况,需要进行繁琐的检查和会诊之后才能得到救治,其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资源,造成救治时机的延误,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急救工作缺乏地区协同性

不同级别的医院救治水平和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性,院前急救在进行救治过程中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本身缺乏对病患信息的全面了解,再加上不同地区医院之间缺乏协同性,没有采取正确的施救策略而导致应该就近医治的延误了时间[1]。对于需要专业设备的病患,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专业救治要求,造成了时间空间上的不匹配。

二、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在院前急救工作的应用

(一)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二者具有快速、准确、及时性的优势,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医疗资源共享,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这两种先进技术优化了院前急救工作中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与处理的问题,是对医院救助设备的有力补充[2]。首先,医生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实现远程专家指导,为施救成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其次,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病情可以在到达医院之前被医生准确诊断,减少了诊断时间,并且可以提前预约到路色通道直达医院急诊室,避免由于等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最后,通过新技术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医院实现协同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送达匹配的医院,极大提升了救治效率。

(二)系统架构

急救系统在新技术的参与下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的远程急救系统中有医疗云平台、远程监护与信息传输系统以及医疗软件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其中,医疗云平台通過物联网的构建实现了信息在不同地点之间的传递和监控,可以使最优质的医疗技术在远程条件下支援整个救治过程;远程监护系统,可以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例如,心电图、血氧、血糖、血压、肌钙蛋白等等,生命体征信息传输支持无线、蓝牙、4G以及GPS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如图2所示);医疗软件管理平台中有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病例、抢救视频监控、远程医学影像传输与诊断、数据分析、救护车卫星定位、院内医疗系统、时间采集与跟踪服务等。

(三)计算机无线传输技术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

计算机无线传输技术改善了传统局域网大规模布线中的空间限制,是信息得以共享的重要前提,只需要通过无线接入点的布局就可以覆盖大面积的移动热点区域,实现信息的传递[3]。医生只需要通过笔记本、手机等终端就可以连接登录云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或上传病患信息,使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及时对病人生命体征等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施救,节省了人力资源,提升了院前急救服务质量。从图3、图4可以看到,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无线传输技术统计的患者首次进行心电图测试到确诊的月均用时以及施救轨迹图。

(四)RFRD技术在医疗监护中的应用

RFID技术通过病人佩戴的腕带进行信息存储,医生通过RFID手持机就可以查看急诊病人的个人信息,在确认病患身份和病情的前提下作出准确的医治判断,在病患较多的情况下也不会混淆信息,减少了会诊需要的时间。此外,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手持机补充病人的医疗档案,实现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医生也可以佩戴有RFID技术的胸卡,由于RFID系统具有限制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无关人员在病区出人导致传染病的扩散,同时,也方便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快速找到主治医生。(如图5所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运用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医院的数字平台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医疗工作者通过计算机无线传输技术和各种智能化终端就可以进行病患信息共享,并且可以通过协调周边优质医疗资源制定最终施救方案,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院前急救体系使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环节,对于病患抢救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通过云平台与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急救准确性,减少了急诊等候时间,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为病患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减少了由于信息沟通问题造成的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连扬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院前急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8,v.13(5):24-28.

[2]赵红霞.浅谈物联网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21-22.

[3]佚名.基于RHD技术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No.138(16):269-269.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云平台物联网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