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2019-09-10 02:19王芳
成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王芳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初学者要能够由数学的层面与发现和提出问题”,直观地反映了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数学的“初学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巧妙地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1 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决定其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性,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已知的数学知识,挖掘未知的领域,通过探索和分析,将未知变为已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其数学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1.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革新数学课堂着力点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课堂依然停留在機械传授和灌输的状态。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低头族”,这种整堂课只“记录”不“思考”的教育现状,和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能力等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科学提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改革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着力点。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2.1 创设故事问题情境

所谓故事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故事问题情境创设的初衷源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故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故事诠释抽象和逻辑的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年、月、日》时,创设了这么一个问题情境:最近,班上的小明同学感到很苦恼:为什么同学每年都可以过生日,而自己已经12岁了,妈妈却只给他过了3个生日。他感到很生气,就去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其他小朋友每年都有自己的生日,而你却没有?”,妈妈笑着对小明说: “傻孩子,别的小朋友是每年都有生日,而你要4年才有一次生日哦”,小明听了,更加不解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的故事一结束,学生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但却都不清楚为什么小明12年才过了3个生日,在学生充满着疑问和求知的眼神时,教师这才切入主题:“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学习了之后呀,同学们都会知道其中的小奥秘的。”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2.2 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定的游戏活动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笔者巧妙地通过一个“抢30”的游戏活动的开展,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和老师玩游戏,学生会发现:无论是教师先报数还是学生先报数,最终的获胜者都是老师,老师总是能每次都先抢到“30”。在学生面面相觑、疑惑不解的时候,教师这才进行情境创设:老师之所以每次都能最先抢到“30”,那是因为老师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想知道吗?这种富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课堂导入形式,不仅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数学问题意识,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

2.3 在实践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践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设置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就通过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效果。课堂开始,教师出示一口袋的小棒,然后提问:“同学们,我们用这些小棒来组合三角形,那一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三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是不是所有的3根小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呢?” “肯定可以”,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在此情境下,教师开始分发小棒,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实践操作拼接三角形。很快会有学生小组发现:有时候3根小棒是不能拼接成为三角形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将拼接成功的三角形三边长度数据记录下来;同样,拼接不成功的三边数据也记录下来。这种实践操作的方式,学生通过发现有些长度的3根小棒并不能拼接成为三角形,以此产生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关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美君.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