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2019-09-10 02:19张婷
成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麦苗韭菜麦子

张婷

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给孩子一点,孩子就会十分的回报,我们不要求金钱,不要求礼物,我们只要孩子的一点笑容、一点发展。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农村幼儿园应挖掘农村的自然、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形成农村特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本着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孩子们开启了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本土化教学。抓住我团不同的农田产业,企业发展,社区变化,团场建设激发孩子们“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小麦”是我团农作物面积最大,也是家家户户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主食。由于“韭菜”和“小麦”的外表貌似,孩子们对它们的认识有多少,我还不知其二。如何将活动融入课堂,如何让孩子为家乡感到自豪,是我需要引领和探究的问题。

1 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幼儿感受真实的教育

孩子的观察需要直观,孩子的体验需要实践。正当大自然有了春的气息时,正是“小麦返青”的时期,我们组织孩子们来到了一望无边的麦田,孩子们兴致勃勃,像一只只小蜻蜓扑闪着翅膀,在麦叶上闻闻,摸摸,传到我耳边的是:小红:“小麦和韭菜有点像都是绿色,叶子都是细细长长的”,小强: “不对、不对、韭菜叶子软,会断!小麦的叶子尖,有点扎”,随后传来的是:“你不知道,这是韭菜,我们家今天吃韭菜饺子了,可香了”,小强:“你才不对,这是麦子不是韭菜”听着孩子们的争论。我心里默默的将下一个教育点设在了蔬菜基地。我让每个孩子拔一根麦叶,来到蔬菜基地,看到的是,孩子们将韭菜叶和麦叶对比的情景:小红:“小麦叶比韭菜叶宽”小强: “韭菜叶面光滑,小麦叶不光滑”。最调皮的买买江,拿着掰断的但连着一根茎的韭菜叶和掰断弯曲没有断的麦叶: “老师!老师!我知道这是小麦,这是韭菜。”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让三个孩子给大家总结了小麦和韭菜的区别。这一时刻我付出的辛勤是提供了真实的教育资源,而孩子们收获的是他们看到的不是韭菜而是麦苗。幼儿对麦苗的初步认识,那么麦苗是怎么变成麦子的呢?4月底我们组织幼儿来到麦田,刚刚踏入田埂,“哇塞!麦苗长大了!”在一片欢呼声渐渐减弱下来时,我发现孩子们有的蹲下去,有的双手扒开麦苗,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有的拔出麦苗在观察着什么。借此机会我抛出了问题: “谁知道今天的麦苗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引来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麦苗长大了,叶子多了,但是没有看到麦子”随机的小结是: “麦苗长大了,是因为农民伯伯给小麦施肥浇水了,叶子多了是因为小麦的生长有分叶期,分叶了,麦穗就会多,麦穗多了就会给农民伯伯增加产量,没有麦子是因为麦苗还没有到抽穗期”。 “老师,小麦什么时候长麦穗?孩子们的提问此起彼伏,探究性被激发了。5月麦子抽穗期,的外形特征。当幼儿再次走进麦田时,孩子们兴高采烈。经过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麦子跟上回看的不一样了,麦子的肚子变鼓了,通过教师讲解,幼儿了解了麦苗孕穗的特征。6月开展了《麦子灌浆期>的主题活动,此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及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用途,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来到麦田地看到勾头的麦子,这表明麦子即将进入丰收季节。7月开展了《丰收的喜悦》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麦子的收割、晾晒,看到麦子丰收的场景,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9月组织幼儿通过视屏了解了麦子加工厂,让幼儿知道了小麦转变为面粉的过程,小麦到了加工厂先经过控制中心的选料然后经过清理设备:打麦机,把小麦里的大土块清理出来;精选机:把不是小麦但类似小麦的东西清理出来;磨粉机: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就是把原料(小麦)磨成粉。有很多人认为面粉越白了越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有的面粉白的发青,这种更不能吃,因为里面加了过多的添加剂,吃了对身体有害。10月组织幼儿参观了糕点加工店,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过程中观察的也很仔细,初步了解了面粉制成食品的过程。11月本班组织幼儿参观了超市,通过观察、实践、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食品都是有面粉制成的,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还向幼儿详细介绍了超市里的各种面制食品。12月本班组织幼儿包饺子过冬至,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品的兴趣。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很开心很快乐,当然积极性也很高。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也感受劳动的快乐。我们组织幼儿实地观察体验,从小麦播种发芽返青施肥浇水管理(除草、治虫等) 扬花结穗收割脱粒晒干加工形成面粉、变成食品。每一期都让孩子亲自实践参与了活动。不但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而且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2寻找麦宝,丰富了幼儿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熟悉的地方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教科书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麦子”本土资源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寻麦宝》,丰富了幼儿的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2.1 在集体教学中开展《寻麦宝》活动

如:开展了语言活动《你认识我吗》通过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开展健康活动《我来运》让孩子们在运麦子活动中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开展艺术活动《麦秆制品》幼儿在剪、贴、粘中制作各种物品,如粘贴的小船、穿的各种彩条、编织的小鱼等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对各种麦秸制品的兴趣;在《我是面点王》活动中引导幼儿用面粉制做了各种食品,激发幼儿对各种面制品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2 将《寻麦宝》活动渗透到幼儿的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在美工区孩子们用麦粒粘贴出了数高楼、小动物、汽车、轮船等粘贴画;在生活区孩子们利用麦秆学会了编织;在科学区“给小鸡宝宝”喂食中学会了10以内的点数,感受了物体多一和少一的关系;在建构区孩子们利用麦秆棍棒及其它辅助材料做出了可爱的麦草人;在角色游戏小餐厅活动学会了制作面制品如:包饺子、包包子、拉拉条子等等。幼儿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的乡土资源变成了一个个从满智慧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高了创新能力,充分体验了“乡土”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3寻麦宝,激发了幼儿爱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正历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应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做起。我们带领孩子在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中;在感受农民播种、浇水、锄草、施肥、辛苦劳动中;在《我是面点王》制作面制品的活动中真正的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寓意。

总之,我们会吸取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团场的自然、社会资源,利用团场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教育,形成团场特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發展。

《幼儿园纲要》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爱惜粮食,珍惜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寻找小麦,拓展幼儿知识。

猜你喜欢
麦苗韭菜麦子
古代冰上运动会
红绣鞋
红绣鞋
红绣鞋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莴苣和韭菜
小雪花与麦苗儿
莴苣与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