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音乐戏剧表演中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5:36郭佳荃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幼儿

郭佳荃

摘 要;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交往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戏剧表演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以及音乐戏剧表演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对通过音乐戏剧表演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音乐戏剧;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其他个体之间在游戏、学习等活动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能力。美国早期教育委员会在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幼儿对学习机会的利用水平主要受到与老师所建立的安全感以及与同伴建立的交往关系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交往能力水平与其成年后的社会行为存在高度关联,这一时期的交往能力缺陷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限制。音乐戏剧是通过歌唱、对白、表演以及舞蹈的紧密结合,表现出故事情节以及其蕴含的情感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戏剧表演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戏剧角色的扮演幼儿可以获得特定的情感体验,节目的准备过程与表演中的角色互动都会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笔者尝试以幼儿音乐戏剧《动物招聘会》为例来对如何通过音乐戏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探讨。

一、幼儿交往能力及相关理论概述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其他个体之间在游戏、学习等活动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能力,它与幼儿的受欢迎程度、影响力和交流敏感性高度相关。艾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在成长时行为模式的获得受内部外部双重条件影响,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内部条件,还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参与的活动的制约,是自身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一项核心概念是“观察学习”,即幼儿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获得自我理解与反应。由于幼儿阶段自我概念较弱、依赖性强等特点,更容易在与他人的互动活动中获得影响,通过在大脑中形成与储存心理表象或者其他符号特征,构建出自身的行为模式。维果茨基曾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过探讨,并且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理论。

二、音乐戏剧表演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響

音乐戏剧表演为幼儿获得与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在参与音乐戏剧的过程中,幼儿实现了自我中心的去除。以《动物招聘会》为例,孩子在参与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自己,而是被赋予人格化的熊、老虎、兔子等动物。新形象的扮演要求幼儿把脑中与角色理解相关的表象特征重新组合,并且利用辅助材料、动作、语言等来完成这些演绎。角色间的互动要求孩子理解同伴的观点、意图以及感情,在平等的关系建立上体验剧情冲突。其次,音乐戏剧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在节目的准备与练习阶段,为了表演的顺利进行,对内容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等问题的沟通与交流也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的自由度越高,这种能力就越有可能得到提升。这个过程里,幼儿必须学会协商、妥协、分享、交换等交往策略,在矛盾与纠纷的产生与解决中,实现交往能力的进步。最后,音乐戏剧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学习效果的概化上。

三、通过音乐戏剧表演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建议

(一)为幼儿创设更多交往机会

在利用音乐戏剧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更多地交往机会,将活动能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的效果最大化。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于交往情境的构建,二是在于为幼儿的交往行为赋予更高的自由度。交往情境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提供戏剧表演情景时,尽可能通过多元化的布景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沉浸感。要使用更加生动且具有趣味的道具来为表演增色。在《动物招聘会》的场景准备中,要在有限的舞台范围内实现森林场景的代入感,有条件甚至可以利用多个区域的交换来促进剧情进展,达到场景转换的效果。也应当鼓励幼儿对多个角色进行尝试,通过多个角色的交替与转换来获得更丰富的角色体验。

(二)注重对幼儿交往的兴趣引导

在《动物招聘会》音乐剧的练习与表演中,笔者发现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女孩,这个问题要更为突出。有些是表现在选角阶段不想参与,还有些是在排练时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独自一人玩道具。只有激发起幼儿的主动性,保证其参与感,才能真正对交往能力的培养发挥作用。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引导,例如在道具的选取与制作上使用更多具有儿童情趣的元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对剧本与台词进行符合幼儿思维特征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对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给予较为明确的反馈。

(三)精准拿捏教师介入范围

由于参与音乐戏剧的幼儿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教师要准确拿捏介入范围是比较有难度的。教师在过程中要避免过高的随意性,要明确好哪些事情要管,哪些事情要放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项:

一是秩序的管理。孩子在一些环节很容易出现争执,例如角色的选取与道具的分配时,“猴子”与“老虎”热度最高,常常引起争夺,教师这时就必须进行协调。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出现扰乱秩序的行为时,需要老师介入进行指导或管教。二是活动进程的管理。当大部分孩子无所事事,练习或表演停止时,教师需要引领大家继续下去。三是幼儿主动向老师求助的情况,教师需要给予其必要的帮助。

今天,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已被逐渐重视。笔者以音乐戏剧活动为例,通过实践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地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学前教育理论精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杨丽珠,吴文娟.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教育理论基础(幼儿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重构小班“娃娃家”环境,建立幼儿交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