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原因

2019-09-10 10:08刘永伟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期

刘永伟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人数为社会总劳动人数的40%左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非常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供求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包括大力培育与规范城市劳务市场、注重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劳务输出产业政策。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供求因素;劳务市场

1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供求因素

(1)劳动力供求失衡。根据我国201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新城乡劳动力年均增长2500万人,去除离退休人口,每年需要安置就业人口1500万人,但2016年,我国劳动市场提供的工作岗位为1000万个,就业缺口达到了1200万以上,再加上1.1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一定的难度。

(2)企业招工难。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待就业人口,而企业却无法招到员工,影响了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导致各地重复建设严重,第一、二产业发展较快,加上国企改革导致的失业人口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难题;第二,结构性失业,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期,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型产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加上学历普遍偏低,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进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和“用工荒”并存。

2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1培育与规范城市的人才劳务市场

我国劳务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缺乏明确的规范,导致劳务市场缺乏市场秩序,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解决对策有三:

(1)提升劳务市场的透明度,很多城市地区的劳务市场都具有自发性,当出现民工潮返乡的时候,“劳务黑市”现象更加严重。“劳务黑市”双方信息不完善,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城市地区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综合劳务市场,设置双方的市场准入资格,一些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不得进入市场中,这样一来,供求双方在掌握真实信息后,能够提升就业率,进而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重点发展中介服务产业机构。城市缺乏规范性的劳务市场,而农村缺乏沟通的人才中介,导致双向信息流通效果差,因此,将劳务市场和中介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产业,能够打通劳务市场和农民就业需求。通过扶持个体、股份制的中介公司,参与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能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提升农民就业数量;

(3)重点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人才管理。城市的相关建设部门要兴建外来农民务工人员的公寓和合租房,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保障,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抑制城郊出租屋的数量,减少犯罪滋生的概率,解决人口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注重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

(1)重点发展民生工业,就地转移劳动力。将本土的民生工业和民生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发展,吸纳当地劳动力,增加当地的农民收入,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提高生活质量;

(2)主抓季节性的灵活就业。季节性灵活就业是增加农村劳务人员收入的重要方法,通过组织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社务工或参加季节性务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3)做好跟踪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各乡、镇 、村包户责任单位对各类企业就业人员,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对就业质量、环境、报酬等进行跟踪了解,解决农民在企业就业遇到的困难。

2.3实施积极的劳务输出产业政策

(1)鼓励到企业稳定就业。各级乡镇政府积极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到企业稳定就业,开展企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

(2)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能力。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和地区各项民生项目建设用工需求,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按照“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组织培训,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3)强化就业服务,促进转移就业。通过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等专项活动,积极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同时,筛选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支持农民开办小商店、作坊、农家乐等项目,人社、税务、银行等部门强化沟通与合作,共同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打通创业绿色通道,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力,提升转移就业质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强化农村剩余勞动力转移,能够解决城市“用工荒”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将本土民生工业和民生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发展,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当地的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同时,城市的相关建设部门要兴建外来农民务工人员的公寓和合租房,来为他们提供廉价的住房,进而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并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扶持,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参考文献

[1]李昕. 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2]张亚粉.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