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

2019-09-10 17:49李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制度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李媛

摘 要:在实际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时,监测单位应当分析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的管理工作难点主要在于管理工作内容和形式过于传统,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而且,在工作环节中还存在有工作马虎的行为,导致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不良影响。这也与质量管理标准有待优化和完善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就主要结合这些问题,积极研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构建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建设都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目前的重点工作任务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一、现阶段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难点

本文主要以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为例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内容和形式方面

首先,任何工作的有序运行都需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基础保障。一般来说管理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管理数据真实性、及时性的管理,另一个是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管理。而在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基于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管理工作内容和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基本需求。尤其是管理结构体系缺乏创新,存在有监管漏洞的问题。同时,这也与监测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职能分配问题,以及工作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这就无法对监管人员的工作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这些就是现阶段各个环境监测单位在日常工作环节当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质量检测技术方面

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还涉及到对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过,从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水环境监测工作情况来看。仍然有许多监测单位还在使用传统的人工工作模式,具体方法为:安排工作人员对水资源进行抽样化验,这样获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如何科学应用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实时监测的问题,就是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目标。这还涉及到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环节。此外,针对于质量检测结果的问题,还需要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行统一的管理。然而,结合现阶段的工作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的监测部门所采用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并不相同,这就使得监测部门的质量控制效果存在区别。且在对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时,相应评价依据缺乏明确性,使得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发生问题的可能。

二、结合实际问题科学构建质量管理制度的可行方案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环境监测单位想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有针对性的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1、监测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建设

在开展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时,环境监测单位应当从内部组织的建设情况入手展开分析,首先,从人员教育培训的角度,结合工作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保护水资源及开展质量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注重于考察员工的工作能力是否符合监测工作的要求。其次,应当定期组织宣传会议,为内部各个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并应当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设置责任监督机制,以此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最后,在内部管理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设备使用与管理、环境监测、发布报告、样品监测等。这些工作的有序运行都需要监测单位能够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组织结构,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要注重采取权责分开的管理模式,同时,要重点建设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来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这有利于及时对监测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推动新时期水环境监测单位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而满足城市的基本发展需求。

2、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构建监管机制时,环境监测单位必须要结合国家在新时期出台的管理条例合理调整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明确新时期水资源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在社会范围内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受众对保护水资源重要作用的认识,鼓励受众行使群众监督的权利。并从法律管理的角度,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流域内水环境监测质量事故的发生频率,确保流域内水质监测的及时到位,减少水污染状况的出现,提升水质,保护水资源。

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定期结合现阶段当地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优化管理工作流程,降低管理工作难度的可行方法。最后,对于流域水监测机构的水质数据进行严格监控,对于水质状况虚报、不报、漏报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行政责任追究。这些管理条例的制定,都是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

3、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基于我国已经进入科技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工作压力的可行方法。在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监测单位就可以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利用网络技术便捷的收集监测工作的数据信息,通过科学的数据整理,及时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个环节当中,监测单位要对监管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设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应当从水环境质量检测方面入手,研究利用技术手段对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水文监测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

结论

水环境监测单位在构建管理结构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先从内部组织機构建设情况入手,结合具体工作目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定期对员工展开工作能力的考核,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基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还应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此外,监测单位还应当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构建网络工作平台,引进科技设备,完成智能化、自动化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制度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论消费者后悔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