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要三不要”

2019-09-10 05:16彭建国
国企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权制度顶层所有制

彭建国

国企改革难在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出来之后,究竟發展态势如何呢?总体说,从顶层设计到试点先行,从单项试点到综合试点,从试点探索到全面开花,正在呈现这样一个稳步推进的态势。然而,国企改革应该说是所有改革中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这么难?首先就是思想认识最难统一。因为国有企业改革现在进入到深水区,而且改革的背后实际上是利益结构的再调整,利益的再分配,现在各个方面情况和利益关系太复杂,所以认识统一难度最大,各方面困惑的东西也最多。对国企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基本问题及基本思路,需要有个较统一、较清晰的认识。

关于本轮深化国企改革推进的总体看法,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叫稳步推进论,即按照中央制定的统一部署,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主流认识。

第二种叫速度缓慢论,一些人认为本轮国企改革调子很高,但是速度慢了一点。

第三种叫操作迷茫论,有人说,国企改革不是今天才开始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搞了40年了,过去没搞顶层设计,可以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摸索去改,现在搞了顶层设计之后,有的人却感觉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去改了。他们说,一方面要求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机制的搞活,要求往市场化方向走;另一方面非常强调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国资监督,严防国资流失,投资经营追责等,看似行政化管理又在加强。

之所以会出现后面两种非主流认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对中央关于本轮深化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没有完全搞懂悟通,如果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了,就不会有那些非主流认识。因此,关于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央的意图是什么?中央究竟想干什么?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思路是什么?精神实质是什么?如果真正回到初心、回到国企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那么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对国企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基本问题的认识也就容易统一了。

发展混合制所有经济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发展混合制所有经济,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和统一认识。比如说什么叫做“混”,谁可以“混”,为什么要“混”,跟谁“混”,用什么方式“混”,谁“混”谁,“混”的风险点在哪,混合怎么运行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最基础的就说概念,现在有一些声音说,混合所有制是在造新名词,什么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就是股份制!那么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是否是一回事,两者有没有区别?国有全资企业算不算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算不算混合所有制?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应该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我认为未必真正都是。中石油是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其外部与国家的关系、与出资人的关系,内部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究竟有多大变化?上市成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并不能直接判断其就是真正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联通也早就上市了,如果已经是如今所指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那为什么今天还要作为国家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来探索?

妥善处理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国企改革中有很多矛盾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如市场的决定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企业活力与强化企业监督的关系,特别是党的全面领导与公司法人治理的关系等,这些矛盾关系理论好讲,总体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要有机结合,但难在实践中如何找到具体相结合的办法,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

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一以贯之”的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这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了,也必须一以贯之。但是,现在不少国有企业实际做法是,企业中不管大事小事,简单地先上党委会,党委会定了之后再上董事会,董事会基本没有否定权,这样董事会就成了走程序。如果说董事会成了走程序的机构,我认为这就不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应该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最高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日常派出机构就是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的决策机构,最后就成了走程序那就有问题了。因此,如何真正的把“两个一以贯之”的原则要求在实践中落地,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大原则和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方向相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

深化改革要大胆务实向前走

国企改革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推进、取得实效的大课题。根据当前国企改革的紧迫形势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认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务必坚持“三要三不要”的方针。

第一要大改,不要修枝打叶。什么叫大改?大改就是要动根子。就像窗外的树,上面是枝叶,中间是树干,底下是树根,一般的体制管理制度就是枝叶,树干是运营机制,树根子是产权制度。这次经济改革不是修枝打叶,而是要动根子,动产权制度。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第一大重点就是要动根子,动产权结构。产权制度改革怎么改,主要方向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不再搞单一的产权结构,要改变纯公有、纯国有的产权结构,搞多元化,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来国有企业改革三句话,前面两句话是改革重点,一个是要深化国企改革,另一个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二要真改,不要表面文章。改革不能光喊口号、政治表态、做表面文章,要真改,要落地到位,取得实效。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是深层次的改革,国企改革已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作为支撑。现在,一方面企业要加快改革,另一方面企业的干部人事权、薪酬分配权、投资决策权等没有松绑到位,怎么去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说要引进民营资本,但引进以后还是按国有企业一样来管,怎么能转换机制?混改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的目的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如果混改后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混改意义又何在呢?

第三要快改,不要等待观望。关于改革的态势,我觉得顶层设计前后存在两种态势。记得在中央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还没出台之前,一些地方就有点盲目抢跑势头。但是,现在中央的顶层设计早就出台了,可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出现了上热下冷的态势。新时代,不推进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越早越主动、越晚越被动。现在国家所有的部门、所有会议、所有的领导都在大喊加快推进改革。中央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允许改革犯错误,有容错纠错机制,但是绝对不允许不改革。但是,在中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出台后,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却还在等待观望。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能力不足不会改,二是动力不足不愿改,三是担当不足不敢改。

为什么要快改,不能再等待观望?因为留给我们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提出,到2020年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两年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国企改革应大胆务实向前走,加快推进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产权制度顶层所有制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国有企业产权应允许部分员工持股
浅议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