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9-10 22:05李昌玲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昌玲

摘要:随着新形势下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门槛愈发提升。尤其是大学教育中,作为高新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中又再次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其指明了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提升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由此可见,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对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掘与培养,也是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中,很多思政教师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好领航作用,使学生在教育灌溉下便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认知。这种思想和随之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只是以教师为主,使学生较为被动,也使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政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了。此外,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对于学生具有限制性,打压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上的进取心及主动思考意识性。

1.2 社会与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

教学中,存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认知问题。在课堂授课中,部分老师过于追求社会价值趋向的强调,进而使得思政教学形成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社会本位论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对于在共性与统一方面追求很显然是很高的,尽管能够推进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够逐渐实现同一化与标准化,但是一定程度上却会对大学生自身创造能力形成制约,阻碍其创造力的发展与进步[3]。

1.3 管理工作缺乏关爱性

教学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前置。以往教学中更多的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管理层面,对学生缺乏关心、关爱,过度于行为纠正,易引发学生强烈的抵触清绪。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对一定的就业压力,思政老师不仅应该疏导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来面对未来;更应重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与他们以心理关怀。

1.4 教学方法缺乏引导性

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很多还停留在说教阶段。说教式教学灌输完重点知识即视为教学完成,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也较难与学生产生共鸣。人文关怀教育中,老师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个体差异及思维方式不同也会表示尊重尸。可以结合社会当下的热点话题,展开师生的广泛谈论,使思政教学更有现实价值,也便于老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掌握,进而实行因利施教。

1.5 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缺乏认识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都将教学的发展重心放在了专业课上,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强调以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得非常肤浅。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基础本就不扎实的那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更为淡薄。

二、人文关怀视野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探讨

2.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思政教学的开展,主要任务是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意识,从而促进思想意识与道德行为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学推进中,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与社会时政热点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建立师生的双向互动机制。

2.2 个性化教学

基于人文关怀角下的思政教育,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的,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性格特点,进而所具备的兴趣、爱好、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是新时代中具有个性的一代。因此,老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加以正视,一方面,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鼓励学生;另一方面,针对这种个体的差异性來开展思政教育,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教学理念。珍视每一位个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促使学生具有学习思政内容的主动性、积极性。

2.3 教学方式创新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政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阻力,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足,进以使教学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需,导致了教学与现实之间的不对等现象。因此,也要求思政老师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能够站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展开,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差异和不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创新围绕教学大纲及目标展开,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摆脱刻板、教条主义,进一步加强学科与现实的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在学术、自主创新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的身心成长健康。新时代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授课效果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当代大学生面临社会、就业等多重压力,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对学生施以耐心,对教学计划用心,对教学工作细心,改变以往刻板式教学,与学生建立有效互动机制,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算是打好思政教学契机;只有以人文关怀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用心去关怀学生、体谅学生、尊重学生,切实为学生着想,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纤解焦虑、开导学生,才能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立棉,宋阳.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4(08):28+3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3]李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57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