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2019-09-10 20:16拓小花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讨

拓小花

摘要: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初中语文教育被广大的师生所重视,学好语文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探讨,研究语文教学的精髓,这就充分给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的机会。众所周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与语文教学是相通的,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便于加深记忆,才能将语文教育学习的更加彻底和深入,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何从生活角度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并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生活角度;初中语文教学;探讨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知识教育”进行反思,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知识并不能与人生发展等同。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并渊源流传,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这就充分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洋溢着很多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更加铭记于心。所以要想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就必须从生活角度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回归生活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式过于形式化

目前,初中语文教育有很多问题存在,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不理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也很快降低,对语文知识无法提高兴趣。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太过于形式化,教师也只是参照书本上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学生也只是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这就是老师授课方式上的缺陷,始终以“自助、合作、探究”一条龙的流程贯穿整个课堂。因为知道了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所以导致学生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从而降低教学质量。而如果从生活角度进行语文教学,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探索。

(2)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处理不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许多地区尝试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给学生们授课,认为以观看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们授课,会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其实,让老师将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屏幕放映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授课方式确实比老师只是枯燥的讲述课文而有效果,但是并不能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而且采用屏幕放映的方式给学生们授课,一些需要书写的细节步骤并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学生们课下也很少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的也不够透彻。

(3)学生的学习兴趣欠缺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知识全面的书籍,内容量大,书本内容不够有趣幽默,尤其是初中课本中所涉及的文言文,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同学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初中语文教学书上的文言文教程,富有弹性,往往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而学生的接受程度有限,而且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还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同时初中生承受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每天深陷在老师、家长的分数提升中,没有充分的时间缓解自己的心情,所以学生对学习就没有太多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中,只有语文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而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是目前效果最显著、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

二、从生活角度探讨语文教学策略

(1)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别出心栽、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来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例如:老师在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盲人,一个学生扮演影子,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做不同的事,让他们可以深刻理解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关系,理解盲孩子的心境,认识到影子在关爱别人时获得新生的感悟,然后教师在趁机引导学生们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们理解这篇课文的真正内涵。个性化的教学,从生活角度去探讨i看文教学,是教师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氛围推向一个高潮,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要将这些方法充分的应用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因父亲转身为他买橘子有感而发,《背影》一文融合了朱自清對父亲浓浓的爱,如果只是教师一直在强调父亲的爱,和朱自清的感受,学生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但如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父亲的背影,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这样,学生对背影这一课文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正确引导,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引导学生的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学生才能将语文知识掌握的更加彻底,学习起来轻松自如。要想有一堂成功的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枯燥的,学生对学习语文就没有兴趣,而学生对生活感兴趣,可以说只要不是与学习相关的事物,学生都会感兴趣,所以说教师从生活角度去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语文,都会带来很大的成效。例如:在进行《我的母亲》一文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母亲捶背、做饭等,让学生认真体会生活中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并且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结束语:

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能提高,而且也会使得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体系得以完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如何生活和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刚华.略谈新课改形式下的语文课堂导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7(02):112-113.

[2]施雨红.“真”、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J].学生之友(下),2018.(09):145-146.

[3]葛冬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改革与开放,2018(06):12-13.

[4]周志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语文天地,2017(18):156-15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