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辉煌,终归平淡

2019-09-10 07:29陈绚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头粤东南洋

陈绚

摘 要:樟林古港位于汕头的东北部,是明清时期粤东沿海交通要冲,外海可达东南亚诸岛。清嘉庆、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是1860年汕头港开埠前粤东第一大海运港口。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后,最终走向衰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樟林古港曾经的辉煌景象及其原因,兼谈后来由盛转衰的原因。

关键词:樟林古港历史变迁由盛而衰

一、你走过的辉煌灿烂

1、粤东第一大港

樟林现在是一个内陆乡镇,然而历史上它曾经是粤东第一大港。康熙末年,台湾被收复后,海禁政策稍微松动,沿海港口获得生机,樟林港的地位上升。然而樟林港真正打响名气,成为傲娇的粤东第一大港是在乾嘉年间。据资料记载,全盛时期的澄海关税收入占广东省的五分之一。嘉庆时,樟林港十分繁荣,港口船队,浩浩荡荡,一次可达几十号。19世纪中期,英国皇家科学院所描绘与印制的中国地图册当中,用樟林的称谓来展现出粤东港口,较好的彰显出其自身的历史地位。

《晏海渺论》记载:“商船六十余号各装糖包满载,每船载三千至四千包,连船身计,一船值银数万两”。可见当时古港载货量之大。《澄海县志》也记载了当时的盛景:“贾客海师,往来如梭,闽商浙客,巨帆高桅如蚁集”。

载货的船只是一种大型木帆船——红头船。据清代档案记载:“出海商、渔船,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份油饰……广东用红油漆,青色钩字。”但凡有紅头船之处,皆是潮人赶海所驭之船!潮人驭之此船乘风破浪,远洋出海,下南洋诸国,并将产自中国之瓷器、陶器运抵此处,而将南洋诸国所产之香料、珍贵木料等物运送回国。善于冒险的潮人许多成了富商巨贾、当地望族,如澄海的陈黉利家族。

红头船的船头部分漆上红色,前置八卦,是寄托出海人生命安全的图腾。红头船还特意在船头画上像鸡眼的黑圈,认为船头画上眼睛,才不会迷失航道。及至樟林港一处,其所产之红头船,历清代中叶至清末,前后历经百余载传承与发展,斯时远洋船队已达数十支,而在每一船队之中皆有此船百余艘。

由于不断发展的海商活动,使得该港口成为粤东“出海甚多之处,而粤省下南洋、至番地者也以此为多者”。粤省谓之“斯处为“下南洋”盛地”。按照初略所统计数据显示,“吾华人下南洋、至番地者,自樟林港所出者所占六成之多”。

2、商贸繁荣,宅第大兴

时光拉回到数百年前的清朝,当时的商人在港口两侧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货栈,货栈向南北延伸形成了近十条特色各异的商业街。故有“天顶神仙府、地上樟林街”的歌谣流传至今。

在当时最著名的“八街六社”中,“金仙桥,银长发”所指的仙桥街和长发街是最繁华热闹之地。据统计,仅仙桥街一处,就有商店作坊60余间,有当铺、油坊等不下30多个行当。

除了商业街,从海外贸易获利颇丰的商人,在这里建起了一批有潮汕风格、又渗透西洋、南洋元素的独特建筑。这里有“未上红头船,先拜妈祖娘”的新围天后宫;聚集潮汕民居建筑精华的南盛里;照搬精美苏州园林风格的西塘庭园;侨胞回国兴建的起凤陈公祠;中式造型与西式外观融为一体的“哲谋广居”书斋。

3、多样民俗,文化馥郁

樟林古港的民俗非常多样化,既能嗅出浓厚的潮味、侨味,又因国际大港的作用,从而展现出西方文化所留存下的深刻的印迹。

樟林所具有的“二月灯会”民俗活动,即是当地的一种具有“海文化”特点的民俗。而在当地所尊称的火帝,也即为赤帝,是当地故老相传的一位社君神祇。依据当地民间传说所述在清朝时期,当地“常现回禄之灾”,民间财物损失甚多。政府体恤百姓之苦,乃于当地起建火帝庙,自建庙之后,四方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朝拜,“回禄之灾”(火灾)遂止。是以凡为每岁二月,皆有庙会以作祝祷。该地区故老相传的民间神祇,与粤东地区许多地方一样,都是源自于较为朴素单纯的一种民间信仰。而且所信仰的神祇“佛道皆具”,充分体现出“儒道释”相互融合的一种民间信仰。但是让人感到颇为奇特的是,在当地有较为奇特的民间信仰,例如作为“海神“的“天后娘娘”,自闽南迎请“天后娘娘”前来供奉于此。就完全体现出“粤地印”。当地的林姓宗亲都会说“天后娘娘”是“家门同姓”,还将“天后娘娘”尊称作“姑妈”。并订立了族规“凡有家中娶妻者,翌晨”,新娘应取一盆净水、一盘金桔、可请净水梳理“姑母”,可奉上金桔供奉“姑吗”,其后,此民俗逐渐在粤东地区流传开来。樟林新围天后宫是广东省最大的天后宫。

二、为何偏偏是你

粤东地区那么大,为何偏偏是樟林成了最重要的港口?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与地理位置相关。樟林港所在的澄海县位于广东东部,地处广东第二大河流韩江下游三角洲。澄海全县濒临南海,地处厦门和香港之间,扼闽粤两省海运的交通要冲。澄海沿岸远近有众多港口和岛屿缭绕,又同著名的南澳岛和古老的拓林港毗邻。总之,樟林位于河海交汇之墟,虽然只是一个河港,没有深阔的海湾,但以当时的航海条件和运输规模来讲,已经足以担纲大任。

造船技术是强大的助攻。港口和船舶是两种互相依存的物体。如果没有海上交通工具的发展,便无法排除海的障碍,也就谈不上港口的繁荣。说到当时的海上交通工具,不得不说的是红头船。红头船是一种高桅木制帆船,多桅风帆大大提升了商船的航行速度。这些船体型庞大,不仅增加了承载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安全性。有了红头船,樟林港的发展仿佛有了神助攻。

三、一切归于平淡

从学校开车过去,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樟林古港。原以为我们会先看到一片开阔的海域,谁知措不及防就到达了目的地。古港就位于大马路旁边,周围都是楼房,昔日商贾云集、船来船往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一艘后来仿制的红头船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樟林古港为何走向衰落?樟林港原来近海,后来由于海滩变浅,逐渐远离海岸,现在距海8公里,可是在200年前,它却是韩江与大海的汇合口,水深港阔,可以停泊许多大小船只。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汕头确定开埠,樟林港的地位逐渐被汕头港取代。再加上机动汽船取代帆船,樟林港逐渐失去了它的优势,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古港终于归于平淡,就像人的一生,再热闹最后也只剩一坯黄土。

参考文献

[1]张秀清主编:《澄海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2]郑传锋:《樟林古港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关系探索》,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年第7卷第1期

[3]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红头船的故乡——樟林古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课题名称: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猜你喜欢
红头粤东南洋
红头的牛肚子之旅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题蓝花楹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七谈粤东民俗建筑
我的潮剧梦
猜字谜
粤东LNG浮仓项目市场分析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海边“水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