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9-09-10 09:03梁海亮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思维问题

梁海亮

摘要:低年级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探究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建构。本文基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对提问式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思维;问题

一、问题引导,有效过渡

处在一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受其年龄和认知特点等因素的限制,其学习动机往往都是从一些感性和直觀的观察型、操作型学习活动开始的,所获得的也仅仅是对于活动经历的一种体验,并没有转换为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后需要通过不断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形成数学探究意识,从而激活自己的逻辑思维意识,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认位置”中,这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中的简单方位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上下、前后和左右,并能够利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学生对于分清六种方位的问题不大,但对于“()的()面是()”和“()在()的()面”两种表述方法的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结合游戏、口头表达和写一写等活动来使学生在活动学会思考。如:1、你的右手在哪里?请举一举。2、能不能用右手的食指指出你的前、后、左、右、上和下吗?换成左手食指呢?(让学生边指边说)。3、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左手握拳表示石头,右手比成“V”手势,当作剪刀,假如以石头为中心,剪刀在石头的哪一面呢?还可以换个说法:石头的()面是剪刀;或者将右手换成“布”,通过问题继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

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感受到位置、方位的本质内涵,即以中心点为基准的四个方位(上下左右)或立体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通过外部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来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并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由具象到抽象的多元表征,结合肢体语言形成动作性思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直觉感知到理性思辨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牵引性的问题能够不断带领学生探索问题其中隐含的奥秘,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从直观感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分析,从而深度建构知识内涵和本质联系。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表”这一时间工具,并认识表中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还要能够对接近整时的时刻说出大约几时。其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几点不到、刚过几点和正好几点的区别与联系,因为这三种情形下的时针与分针之间具有位置上的区别,只有突破这一认知障碍,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几时几分的知识学习。首先在认识几时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是几时;接着动态演示由6时到7时之间过去的时针和分针旋转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在时间的连续变化中认识6时、6时刚过、6时多、快到7时以及7时不到、7时和7时刚过。其次,在动态演示延长时针的对比过程中,将7时不到、7时和7时刚过的三个时间点定格,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7时不到、7时刚过,与7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相同吗?你们能一眼就看出分针所在位置的区别吗?那时针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画笔来将指针延长,从而使学生注意到分针与时针位置的区别。最后,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进行巩固训练。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借助动态化的图像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对三个时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初步认识,然后通过追问的方式来仗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三个时刻的本质内涵上,从而建构三个时刻的实质内涵与联系。

三、理性认知,形成思维

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在运用多元表征方式的同时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获取认知经验。例如,在“如何求最多(少)一课中,妈妈说“买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小女孩说“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教师根据教材中妈妈和小女孩的插图提出问题: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外面一共露着几个水果?包里又藏了几个?学生观察插图会发现桌子上的包里和桌面上都放有水果,通过数一数,学生会发现一共有5个苹果,2个梨,从而得出2+5=7,15-7=8。教师进而追问:大家猜想一下,藏着的8个水果中可能会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呢?这道题的复杂性首先在于信息呈现的繁多,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通过观察文字和图片找到显性信息已经足够,接下来则需要教师进行巧妙引导,通过问题、画图和符号标注的方式来使学生对题中有用信息进行选择和提取,如“外面一共露着几个?”“包里又藏着几个?”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字和图画结合的方式罗列出隐藏水果的多种可能性,最后对9种情况逐一排除,从而得出结果。

综上所述,问题是启发数学思维的动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需要由教师提出问题,逐步地引导学生从问题表面走向深入,再逐渐地转变为由学生和教师一同提出问题,最后则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平.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0.

[2]时笑宇.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52.

猜你喜欢
一年级数学思维问题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