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案例研究

2019-09-10 12:43袁娜斐王照玲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案例

袁娜斐 王照玲

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途径。由于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使得地区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甚至区域内教育也出现不均衡发展。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推进,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案例研究,提出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多策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是当前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最好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案例

正文:2017年5月,沁阳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承担的河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沁阳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JKGHDHZX-058)成功立项。沁阳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观测,实时了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为教育均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网络空间,为薄弱学校或教学点提供优质资源;通过同步互动课堂为农村学校配好师资源,让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通过网络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为薄弱地区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区域学校合作,推动教育均衡。

为了探究这些尝试,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沁阳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先后在实验小学、第一小学、王占中心小学、第二中学,建立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校,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夯实基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

全市学校的网络带宽由2个G升级为7个G,实现校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沁阳市智慧教育中心、区域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拥有高端录播教室10个,多功能室145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电子白板到班。构建“云十端”的智慧教育环境,连接国家、省市级资源平台,优质数字资源智能推送至网络空间,完成在智能终端上的闭环应用,实现智慧教与学。

二、上下协同,建立高效推进工作机制

沁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焦作市统筹指导下,形成了以市政府为主导,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有关市级部门紧密配合的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编制完成《沁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每年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会、现场推进会、反馈会10余次,及时解决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多策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

1.用好网络课堂,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一是开设“专递课堂”。全市110所学校组建8个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带动成员学校,中心小学辐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城区优质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共开设“专递课堂”5600余节,捆绑帮扶13个贫困村学校、16个教学点。二是开设“共享课堂”,利用周末、假期开展艺术教育、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等网络直播课,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科视野。三是组建24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全区域同步网络教研,开设名师课堂,扩大名师效应。

2.用活网络空间,促进素质教育立体发展。我市形成了以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学校空间联通家长空间的应用模式,用活“沁教云”人人通空间。通过网络空间,开展“比质量、晒教学,比方法、晒管理,比和谐、晒爱心”活动,推动全市教师主动学习、提升能力、敬业奉献。引导学生在空间展示才艺,培养了一批校园小歌手、足球小健将、记忆小神童、环保小天使、创客小达人等,促进素质教育立体化开展。

3.实施网络巡课,引领教师内涵发展。教研和电教部门网上随时“推门听评课”,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互动、作业完成率”等六个维度进行评课,做好“四个一”,即一天一课表,每科一教师,一课一评价,每天一总结。1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网络有序排课,两年网络评课2600余节,98.6%的农村教师接受过在线指导。

4.研发优质微课,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组织全市500多位教师编写完成涵盖义务教育12個学科的《沁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新形态教学指南》。组建12个微课研发团队,研发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全学科3000余节优质微课。构建微课主导,融合“人教数字校园”资源,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新形态。

四、精准评价,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1.实现教育督导信息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小学围绕学业水平、学业负担、体质健康、兴趣与特长、艺术素养、家长满意度6个板块41项指标,初中围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家长满意度4个板块37项指标,高中围绕学业水平、体质健康、艺术素养、家长满意度4个板块33项指标,将终结评价与过程督导相结合,将线下督导和线上反馈相结合,用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网络平台”,形成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报告。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评价、让数据决策,促进教育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沁阳市通过“沁教云”平台,建立由电子学生证、教师、家长APP端组成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600余名教师,9373名家长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及时评价,实现9013名学生综合发展的动态管理。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无缝对接空间,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都有了明显增强。

近年来,沁阳市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速引擎,实现沁阳教育全面升级。2017年5月,沁阳《教学指南加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案例,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先进典型,人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9月,被确立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市。

信息化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渗透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全面为教育均衡提供优质资源、配好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学校合作,推动教育均衡。推动沁阳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01):25-32.

[2]刘鲜,王瑛,汪晓东,任改梅,焦建利.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05):24-33.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