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09-10 21:36李三清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李三清

摘要:随着我国德育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水平不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小学时期是学生真正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发展其感性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工作实效性

引言

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众所周知,只有落实高效的德育教育策略和方法,才能够真正为我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小学语文若想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就应当落实德育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然而,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进行关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白人生的许多道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提升学习的责任感,教学目标也就能够顺利实现。

(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真正接触知识的最初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公平公正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语文教材中的诗词等传统文化只有中国人能欣赏的了。中华文化中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等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学习这些知识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中华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学习这些文化中,无心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和水平。

二、提高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实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因此他们一定要学习怎样与他人进行交流。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可以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也可以将一半性格外向与一半性格内向的学生分为一组,通过利.学分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道德社团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主动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道德社团活动,为了让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老师需要明确不同组织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内容,通过主题活动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比如老师可以以孝道为主题,积极的编制不同的诗歌朗诵比赛以及辩论赛等,也可以让学生排练一些传统文化的情景剧,例如《羊羔跪乳》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优秀的道德主义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实现个人品德素养的有效提升,主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

(三)组织各种节庆活动

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为依据和核心,积极的组织各种节庆活动,以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组织各种节日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比如在清明节时,老师可以开展英雄扫墓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这段时间是了解各种英雄事迹,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开展猜灯谜、滚铁环等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老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的实践。

(四)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精神,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的促进不同教育途径的有效拓展,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分析和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教师可以积极的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日常性的活动比赛,学生可以朗诵古诗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从而对优秀的古典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教师还可以将朗诵比赛与学生个人的日常朗诵和提升相结合,让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经典文化进行自主理解和自主欣赏,了解古代文献之中的价值和内涵。不可否认,德育朗诵比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朗诵潜能,还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提高个人对古典书籍的兴趣和热爱,真正的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五)加强家庭的德育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因此,要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展“帮助家长做家务”、“给父母洗脚”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民种地的辛苦,他们会更加体会到李绅《悯农》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更加刻苦学习,珍惜粮食,培养学生高贵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对提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质情况,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地优势。

参考文献

[1]韩志祥.“精神真空”带给学校德育的困惑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1).

[2]彭建平.注重实践体验,增强德育实效[J].基础教育参考,2009,(12).

[3]周丽华.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学校德育的改造[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

[4]朱洪秋.凸显自主体、实践性、发展性的校本德育模式[J]基础教育参考,2009,(1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