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与研究

2019-09-10 03:53薛潇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

薛潇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科技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强化教育工作的主要应用手段。本文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路径

引言

在教学、科研、学习、监管与后勤服务等等的不同方面整体使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通信的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校园网络化、监管科学化、信息数字化的目标,最终实现教学科研现代化与授课过程的信息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指的是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建设。

1 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是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支持作用下,面对教育行业教学改革事业对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迫切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鲜事物。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教学理解为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借助信息技术各方面效应的发挥实现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以此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到学前教育专业而言,面对信息化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要促进其优势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发挥,我们不仅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各项教学资源,为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结合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2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

2.1 建立管理组织

为了使得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更加顺利,院校领导应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将具体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在校内安排教育信息化的专职管理人员,安排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来完成教育信息化的具體工作,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建设。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公示信息、网站监管、信息技术实操等,以此来确定专管员的工作范围和具体职责。

2.2 强化高职老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高职老师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老师素养的高低也是高职教育能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同样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线。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利用很多的措施,不同的方式选取、培养合适的高职老师,以“专兼结合”的,目标来请一部分行业权威、信息技术专家成为兼职老师,而且学校的老师应该到某公司挂职锻炼自己。老师需要主动的通过高水平使用信息技术,才可以重新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将学生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的锻炼当作专业技术性能力的主要内容真正的落实,才可以把现在专业的信息化改革彻底落实。老师团队的信息化构建要在培养骨干老师开始,注重构建骨干老师团队,增强他们的带头作用,来增强所有老师参与的主动性。而且,高校关于老师所开展的培训必须为全面的,不只是培养老师的使用计算机研究整理不同信息的能力,而且必须在训练的时候重视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进行在开展专业性教学的时候把信息加入这之中,进一步的引领学生使用不同的信息方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掌握专业技能。对老师进行训练的时候还可以在高校计算机专业里寻找优秀的毕业生来加入到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老师团队里来,增强信息教育的质量。

2.3 完善教师资源配置

教师资源配置的完善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配置情况,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障。具体来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在岗教师,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再学习工作,聘请校外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求,有针对地选取一些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在岗教师展开培训工作,以此提升本专业在岗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要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入教师评审范围中,以此加强教师对接受培训的重视程度,促使教师信息化相关知识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新人才的引入环节,高职院校同样要将人才的信息化能力作为考核内容,以此保障新进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要聘请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家辅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开展以信息化为主的教学科研和研讨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学不会、不理解、拿不准的教学困境。

2.4 加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力度

高校为了可以进一步的完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立,需要增强管理部门的构建,组成信息化管理小组,安排专业的人士开展管理,将不同专业的院长设为主要领导者,优秀工作人士建立信息化办公室,不同专业的人员、财力与物力由学校来安排,确保信息化可以明确的进行。而且,增强内部人员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建设,确立分工与奖惩体系,支持老师进一步的学习前沿知识与技术,也可以提高工作主动性,来进一步的改善教学质量。

2.5 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应从转变认识上做起,深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领导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各项功能的认识,在新课改的导向作用下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导高职院校各级领导、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思想的研讨工作,深化对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认识。

结语

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社会将全面迈人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将使整个社会开始走向变革之路,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工作等都将被影响并且发生改变。另外,受此影响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翻漪迎来新一轮的挑战。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提升,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有效应用的趋势,并且向更高标准的教育技术水平看齐。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积极培养拥有较高水准、可以熟练操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夏珍伊.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的信息化手段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代有俊.浅析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黄河之声,2015.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